开课时间 | 2024-06-01 至 2024-12-15 |
上课城市 | 网络培训 |
上课地址 | 网络在线教育平台 |
课堂名称 | 网络课堂 |
主办单位 | 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 |
承办单位 | 中国节能网 |
官方网站 | http://www.ces.cn/ |
开课时间 | 2024-06-01 至 2024-12-15 |
上课城市 | 网络培训 |
上课地址 | 网络在线教育平台 |
课堂名称 | 网络课堂 |
主办单位 | 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 |
承办单位 | 中国节能网 |
官方网站 | http://www.ces.cn/ |
关于举办“节能减排领域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的通知
一、培训背景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而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全球气候治理也呈现新局面,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紧密融合,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也面临新的格局。加强节能减排力度,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中提出要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严格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应用。强调壮大节能减排人才队伍。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及监察执法机构、企业等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开发节能环保领域新职业,组织制定相应职业标准。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落实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强调壮大节能减排人才队伍,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节能网,共同开展节能减排领域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及考核工作。其中,中国节能网负责培训组织工作,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与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负责考试和培训的评价监督工作。
二、培养目标
通过对节能减排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和能源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学习,使学员深入了解节能减排措施与技术,并熟悉掌握节能评估与节能设计、节能监察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流程,为用能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节能公司、建筑行业及其它相关企业培训节能减排专业人才。
三、培养对象
各地节能环保部门、住建委及相关部门、工程管理咨询机构业务主管;节能环保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重点耗能企业、建筑行业企业等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业务骨于;国家节能降碳试点省市、园区、社区及政府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及投融资决策人员并有涉及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咨询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各生产性排污企业有意愿从事节能减排管理和建筑节能咨询的行业人员;环境科研机构、院校有意愿从事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咨询的行业人员;各级环境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有意愿从事节能减排行业人员;环保设备生产厂家有意愿从事节能减排行业人员;其他有意愿从事节能减排行业人员。
四、主要培训内容
节能评估专业技能、综合能源服务专业技能、建筑节能减排咨询专业技能。
五、培训形式
线上视频授课,考前培训学时达标者可参加节能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考试。
六、报考条件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并经考前培训学时达标,可以申请参加节能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考试:
(1)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限满三年;
(2)、高中及以上学历,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限二年以上;
(3)、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限一年以上;
(4)、在校大学生、相关职业院校学生;
(5)、取得其他初级职业或技能证书、职称证书等。
七、培训及考试安排
节能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考试每年举办六期,分别为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开班。循环开班、随报随学。
节能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考试采取线上考试形式,线上考试试卷类型为综合试卷类型,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组成,线上考试试卷分值为100分, 60分为及格。
考试内容:节能减排专业技能岗位人才考试,分为《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两部分组成。
八、报名资料
报名材料:二寸免冠蓝底彩色电子版照片、节能减排领域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报名审核表、身份证、学历证复印件、学位证复印件、工作证明及其他满足报名条件的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