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有色金属行业的现状分析与趋势解读

   2016-01-12 中国有色金属报2150
核心提示:在经历了一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之后,目前世界有色金属工业进入一轮深度调整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也面临供需失衡、市场无序、结构不合理的严

在经历了一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之后,目前世界有色金属工业进入一轮深度调整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也面临供需失衡、市场无序、结构不合理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快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是产业实现稳增长、促转型、降本增效的根本途径。

对2015年行业运行的分析

由于需求增长放缓,供应不断扩张,自2012年起,世界有色金属市场开始进入周期性下行通道,铜、铝、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2015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价格的变化,导致全球有色金属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利润大幅度减少,亏损不断增加,投资明显萎缩,资产严重缩水,产业发展遭遇严冬。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产业也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整体呈现供需失衡、投资下降、价格暴跌、效益下滑局面,稳增长遇到严重挑战。

供需失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虽然规模很大,但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有色金属冶炼和一般加工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矛盾突出。2015年,在国内外市场主要有色金属需求增速明显回落,部分国外企业采取限产、减产措施的情况下,中国的产量仍在继续增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5000万吨,已经接近当年世界产量的一半,加剧了供应过剩。其中,中国原铝产量约3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0%以上,高于同期国内消费增速约1.5个百分点;精炼铜产量约800万吨,比上年增长6%左右,高于同期国内消费增速约2个百分点。此外,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是国际流动性很强的大宗商品,观察其市场供需关系不能仅看国内,更需具备全球视野。2015年,美国经济运行趋势向好,成为拉动世界铜、铝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美国在世界主要有色金属消费中所占比重远不及中国,在欧盟、日本等其他主要消费地区需求增长有限的背景下,美国消费增长对市场走势的影响力并不明显。所以,尽管2015年LME铜、铝库存持续下降,但全球主要有色金属供应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

有色金属行业的现状分析与趋势解读

投资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从2014年起,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投资增长速度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以来,这种趋势更加凸显,预计完成投资将比上年下降3%左右。行业投资下降,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如铝冶炼行业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到600亿元,比2011年下降20%,反映出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已经取得进展;另一方面,投资下降也表明行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影响行业未来发展。分析投资增幅下降的原因,有的是企业没钱,有的是企业有钱,却不知道投向哪里。过去的高速增长,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如先进的高精铜板带生产线,国内引进了17条,形成将近130万吨的产能,但现在大多在生产中低端产品,不能发挥投资效益。行业投资下降,关键还是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可靠的技术支撑,造成项目储备不足。

价格暴跌

虽然自2012年起,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就进入下行通道,但2015年出现的断崖式下跌,其影响甚至超过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15年,国内市场铜现货平均价为41000元/吨,比上年下跌16%;铝现货平均价为12200元/吨,比上年下跌9%,均已接近或跌破国内生产企业的平均成本线。毫无疑问,导致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肯定是市场供大于求。同时,由于有色金属市场现货与期货并存,铜、铝等期货是典型的衍生金融商品。在市场走势疲软的背景下,金融资本做空铜、铝期货牟利,是其性质的本能驱动。2015年,国内投机资本做空有色金属期货,不仅影响了中国有色金属价格走势,而且成为国际市场打压有色金属价格的主要力量。由于产业资本要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生产经营方面,所以在期货市场上完全不具备与金融资本抗衡的实力。因此,要防止金融资本恶意做空有色金属市场,除了规范期货交易制度外,更主要的是生产企业采取联合限产、减产措施。

效益下滑

随着价格的持续下跌,对国内外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极大负面影响。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15%。其中,矿山企业利润下降25%;冶炼企业利润下降35%;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高达50%左右。在统计的37家中央及省属国有企业中,亏损的有21家。各方面的分析都认为,在当前价格条件下,国内外多数有色金属矿山和冶炼企业已经丧失了盈利能力。即使国内一些电解铝企业号称能够盈利,实际上也是将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应得利润,补贴到电解铝生产环节,企业的盈利空间实际也被大幅度挤压。

尽管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十分严峻,但行业发展也有亮点。

行业自律发挥效果

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2015年,中国主要铜、铝、锌、镍等有色金属生产企业自发组织在一起,按照市场规律,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自主决策,商议限产保价。这种主动行为,通过调整市场供给平衡,促使有色金属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体现了行业自律。消息一出,市场马上就有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有色金属价格断崖式下跌的效果。

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企业重组案例,不仅对国内产业发展具有影响,而且也将促进世界产业格局变化。一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这就明显增强了五矿集团在产业工程技术方面的实力,海外资源开发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浙江海亮股份兼并了全球最大的铜管供应商河南金龙股份,显着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增强了中国企业对全球铜管市场的影响力。三是紫金矿业参股世界着名矿业勘探企业加拿大艾芬豪公司,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此外,还有一批重大的企业重组在酝酿,一旦取得成功,就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属价格逆市上涨

2015年,虽然大宗有色金属的价格下跌,但部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稀有金属价格却逆市上涨。其中,最突出的是碳酸锂。受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加快地带动,国内外动力电池生产对相关材料的需求也明显增加。据分析,2015年国内对碳酸锂的需求增加了30%,导致价格成倍翻番。其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钴、稀土等材料价格,也出现恢复性上涨。

有色金属扩大应用稳步推进

扩大有色金属应用,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终极目标。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把扩大应用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以铝代钢”、“以铝节木”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国铝结构拖挂车产量达到几千辆,不仅在国内被列入节能惠民补贴产品目录,顺丰、申通、中石化以及烟草等企业的订单在快速增长,而且还实现了批量出口。铝建筑模板、铝围护板的应用受到重视,在建筑领域推广的前景一片光明。铜价的回落,也为扩大铜水管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机。

总体分析,尽管行业运行面临很大下行压力,通过供应侧的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仍具有广阔前景。

对2016年行业发展的展望

尽管当前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断崖式下跌的局面有所缓和,但从整个宏观形势看,大宗原料商品市场还在底部徘徊,2016年很难出现翻转,可能面临更多困难。我们认为,目前这种低价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不会像2008年那样较快反弹。当前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困难还可能进一步增加。

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还将延续

过去十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黄金期的拉动力量,是中国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中国需求增长速度的回落,原有的增长动力已经削弱,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而近年来建设的大量产能却在不断释放。这样,如果企业不采取积极的减产、限产措施,预计2016年国内外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供应总体依然处于过剩状态。

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回升乏力

由于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美联储加息预期继续存在,国际流动性受到抑制,从全球市场看,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大宗原料商品价格上涨的支撑因素不足。从国内市场看,虽然扩大赤字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流动性,但传导到实体经济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金融资本做空有色金属市场的机会仍然存在。如果企业的减产、限产措施不能真正落地,无疑将给空方提供新的机遇。

企业经营的风险仍在上升

随着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保持正向现金流难度加大,不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企业信誉等级被下调,导致融资越来越困难。2016年,实体经济融资问题还将存在,一些企业的资金链绷得越来越紧,断裂的风险在上升。由于很多企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一旦某个企业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多米诺骨牌现象,波及更大范围。

结构调整面临痛苦选择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是有色金属工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试想,如果没有上世纪末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哪来的新世纪产业发展的十年腾飞。然而,那是以几十万职工的下岗或转制换来的。当前,搞供应侧改革,推动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退出市场,同样要付出这样的代价。现在大家热议的“僵尸企业”,最痛苦的就是解决“僵尸企业”人员安置问题。

培育增长新动力需要时间过程

中国政府为了实现稳增长,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真正能够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2008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7万亿元,2009年金融危机后增加的4万亿元投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2014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增加到51万亿元,在全国工业几乎所有主要领域产能都过剩的情况下,再增加10万亿元投资,即使有领域可以投,也难以起到2009年那样的作用。

从当前情况分析,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容乐观。不过,必须看到,有色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轻金属结构材料,对钢铁、水泥、木材等传统材料的替代作用明显。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世界有色金属消费量占钢材消费量5%的概念,而现在发达国家有色金属消费量占钢材消费量的比例均有明显上升。2014年美国有色金属消费量约为840万吨,钢材消费量约为9890万吨,占比为8.5%;日本的占比为6.7%;德国的占比则高达11%。与之相比,当年中国有色金属消费占钢材消费量的比例是6.2%,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表明,中国对有色金属的需求还没有到顶,拓展应用还有空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