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的开发、投资无疑是近些年最热门、也最具争议性的世界性话题,无数不同的观点和争论与其相伴而生。随着争论的加剧,是否会左右美国政府改变对页岩气开发的态度?美国页岩气开发的一丝变动都会在全球掀起蝴蝶效应。
范媛:关于美国发展页岩气的争论有很多,美国环保人士最近又发表了一些文章,证明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破坏严重,那么目前的开采技术对环境的破坏性有多大?
张永伟:美国的一些环保主义者在页岩气开发上,一开始就很反对,通过电视片、发新闻、组织抗议活动等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事实证明,美国一直到2013年,在取得年产上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的成绩时,并没有发生大的环保事故,其控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环保规则,被证明是可行的。作为一个新生产业,如果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意外发生一次大的环保事故,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可能会被延后,甚至导致无限期停止。
在我国开始讨论和推进页岩气开发的过程中,人们也一直对环保问题非常关注,我们起步比美国晚了很多年,但美国在页岩气开发的技术和环保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基于技术层面的环保规章我们可以很快地从美国引进。可以说,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在起步阶段很好地利用了后发优势,形成了学习曲线效应。
范媛:中国有很多企业已经参与到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当中,如果环境破坏十分严重,社会压力巨大,是否将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页岩气?
张永伟:假设真的有这样的问题,并导致美国政策的变化,这不仅是对投资美国页岩气的企业,对国内发展页岩气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实际上,美国参与反对开发页岩气的环保人士并不多,这种社会性的反对力量在美国并没有形成多大气候。从美国国内到中国国内一直有担忧页岩气发展可能会带来环保风险、页岩气发展不可能持续的观点,但这并没有阻止美国和中国投资的热潮。
从全球来看,页岩气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美国、加拿大、中国,以及欧洲的几个国家,但驱动页岩气开发进展的主要力量来自美国。它提供了有关页岩气开发的技术、环保、矿权、交易、金融等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中国企业认识和启动页岩气的投资主要是受美国的影响。从早期国内企业参与美国本土页岩气区块的收购、开发,到现在在中国国内进行页岩气的直接开发,美国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到2013年,国内对美国页岩气的认识更加深刻,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了两次页岩气区块招标,包括国有、民营企业在内的诸多企业参与了数十个区块的开发,一些区块已经开始了规模化开采。国内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得益于对美国页岩气开发的认识。而且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效益以及对全球能源、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大家开始真正地把页岩气发展当作能源革命来看待了。因此,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快慢、形成的经验、是否出现问题等都会直接反映到中国国内,进而成为中国国内支持和反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要依据。
张永伟:对投资美国页岩气的争议是比较多,一种观点认为这是高风险的投资,表现为投资者如果在高价阶段介入,由于气价下降,其投资收益会急剧下降,进而导致中国企业的投资陷入亏损;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抓机遇的重要举措,通过参与海外投资,国内企业既可分享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成果,也可以通过投资,掌握信息、技术、人才,转过头来进行国内的投资与开发。从能源投资的特点来看,这个领域一旦金融化,既方便了投资,也增大了风险,不能排除投资的风险,如把握不好时机,就会亏损。但从目前多数企业的投资情况看,这几年的投资风险并不是很大。由于气价降得较快,现在的回报呈下降趋势,一些区块已暂缓开发。但早些年开发的区块多数已收回了成本,现在多处于创造利润期。很多投资虽然还没有因为产气形成收入,但在资本市场上收益颇丰。总的来看,在美国投资页岩气的企业,多数取得了回报。当然,不排除一些项目存在盲目投资等问题,假如这类事情存在,也不能否定这个行业的投资价值。
张永伟:这个问题应该客观地看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下降,而价格下降的主因是供给多了。这种供给在不需要政府补助、市场力量直接驱动的情况下能大量增加,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增加供给这是我们在国内非常想得到的结果,哪怕提供一些补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供给与保障不足。美国的这种变化应该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必然结果。我们不能用美国因为供给多了、价格下降这种阶段性结果来作为否定国内发展页岩气的依据。两国供需情况、价格机制差别非常大,要结合本地综合情况来谈页岩气的投资回报水平。
范媛:据了解,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一则消息让今年上半年关于页岩气的讨论又掀起了一波高潮,能否谈谈您对此事的了解?
张永伟:今年5月份,美国能源信息署将页岩油重地——加利福尼亚蒙特利的可采储量预测值猛砍96%。在此之前,蒙特利的页岩油储量被认为占到了美国的2/3。国外媒体纷纷用“美国页岩革命及能源的新黄金时代神话濒临破灭”来形容这一新数据,其实,该报告说的是油,不是气,页岩气与页岩油虽然构造与形成机理相同,但储存条件明显不同,美国页岩气储量、产量的一些预测性数据并没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不能用页岩油的一些数据争议来否定页岩气。实际上,今年,中国的页岩气在四川、重庆两大区块取得了进一步突破,美国页岩气的产量也进一步增加。
张永伟:国内页岩气开发正处于从启动期向大规模开发过渡的重要阶段。在区块资源、开采技术、社会资金、产业政策这四个方面,我们具有很好的条件,不存在大问题。一些区块有非常好的开采价值;技术引进上没有障碍,而且学习非常快,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快速整合国内外的技术资源,具备了很强的开发能力;资金很多,也很积极,重要的是我们还有比美国更有吸引力的产业政策,这是独特优势。能否快速过渡的关键是要进行体制创新。其实体制创新也不是多复杂的事情,把握好两点就可形成很强的助推力,一是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开,很多区块可以尽早拿出来让社会资本参与开发,有了竞争,开采的成本会大幅下降。依赖传统体制和少数企业,成本下降得慢。一年前,国内一口井的开发成本下不来一个亿,现在打得好的,也就五千万元,下降一半多,有专家提出,规模化开采后,我们能很快达到美国约两千万元一口井的开发水平。二是选择一些地区进行综合试点,包括矿权制度、技术创新、开发监管、环保、管道、应用模式等综合创新,在取得经验后,全国推广。现在可选的地方很多,每个地方侧重点可不同。这两点如果能做起来,中国实现年产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的目标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