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乌东德水电站创造水电建设新样板

   2016-01-21 中国能源报 2180
核心提示:2015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项目予以核准,这标志着历经5年多精心筹

2015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项目予以核准,这标志着历经5年多精心筹备的第三个三峡级水电站正式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4个梯级中的首个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10200兆瓦,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三大水电站、世界第七大水电站。

承担主体工程70%施工量的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三峡建工”)面对诸多水电站世界级难题的考验,挑战筑坝新技术,以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继续创造水电建设新样板。

“二合一”新工艺一次成型

2014年,时值导流洞过流前期,乌东德左岸导流洞各项目施工如期推进,但导流洞进出口由于受地质影响,开挖进度略为滞后。当时的普遍做法是门槽施工采用二期施工方法,但成本高、工期长、风险大,极易导致过流延误,造成经济损失。

面对困境,三峡建工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深井门槽快速施工技术研究,力求通过技术手段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深竖井门槽一次成型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一改常规,使用“爬升式门槽埋件及混凝土施工台车”施工工法,实现门槽埋件与一期结构混凝土同步施工,简化了施工工序,使左岸导流洞工程施工缩短工期2个月,节约成本1671.5万元,为乌东德左岸导流洞顺利过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持续研发新设备攻克难关

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工程规模宏大,左岸地下电站主厂房开挖高度高达89.8米,上、下游边墙起拱线以下高度超过80米,设计布置长度20-45米不等、近1700束预应力锚索,施工难度很大。

根据设计方案,主厂房分层开挖,但进度较为缓慢,且施工干扰较大,安全风险高,大型洞室锚索施工难题必须攻克!三峡建工从设备选型与改进、施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立即着手组织攻关。

在大层开挖中使用锚索钻机成为该项研究的关键。为此,三峡建工对常规锚索钻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JBY680新型全液压长臂履带式钻车,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由于每层开挖后高度较大,已不能使用传统人工入索施工方法。我们配套研发了锚索液压自动入索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三峡建工乌东德施工局地下工程项目经理吴海涛说,“对比常规人工入索需要20人,耗时一个半小时至2小时方能完成一束锚索入索的施工效率,液压自动入索装置仅需40分钟即可完成一束30米长的锚索入索施工,且人工仅需3至5人,大大提升了工效。”

创新不止于此,常规的橡皮充气气囊止浆环由于固定困难,在入索过程中经常发生移动或损坏,影响施工质量。在锚索注浆环节,三峡建工改良了锚索注浆止浆环,创新采用充浆式帆布止浆包替代了气囊式止浆环,通过止浆包内切割缺口,在内锚段注浆时充满止浆包,起到止浆作用,确保了锚索注浆质量。质检结果显示,主厂房锚索注浆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了100%,施工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新材料筑牢生态高边坡

乌东德水电站河谷狭窄,岸坡陡立,存在块体、潜在不稳定倾倒岩体、盖层缓倾顺向坡及倾倒变形体等四道难关,对坝肩下部开挖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高位自然边坡治理刻不容缓。

以往高边坡防护施工中,挡墙、护墙、挂网锚喷、预应力锚索框架等刚性防护工程量大,施工困难,且易引起边坡崩塌、滚落等地质灾害。从安全、质量、生态建设出发,三峡建工引进SNS柔性防护网,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制定依托于新材料的施工工法。

SNS柔性防护网分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呈网状结构,铺设于边坡坡面,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还不破坏原始地貌,视觉干扰较少,便于实施人工绿化,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保证新材料效用,三峡建工研发了可调速材料转运装置,利用卷扬机、绳索将材料沿坡面进行转运,解决了材料垂直转运难题。同时,三峡建工还设计了自然边坡上悬空排架,利用可调节长短的固脚支撑体系在倒悬部位搭设悬空排架,历来边坡倒悬部位施工困难的迎刃而解。

一举多得。一个SNS柔性防护网的应用,给出了建设绿色、生态乌东德水电站的无限遐想,继成功建设三峡、锦屏、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工程之后,葛洲坝集团再一次向筑坝技术新高峰发起了挑战。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