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植物工厂的菜成本过高?这些数据值得参考

   2016-01-21 新兴产业战略智库2490
核心提示:2016年1月19日,中国农科院博士、辽宁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农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旭以中国本土化植物工厂的商业模式及可行性讨论为主题,

2016年1月19日,中国农科院博士、辽宁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农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旭以“中国本土化植物工厂的商业模式及可行性讨论”为主题,对于植物工厂的可行性与广大关心的行业人士做了分享。

以下是实录: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国本土化植物工厂商业模式及其可行性的分析》。我主要从成本与利润为基础的植物工厂商业整体运营模型所依存的可行性的发展角度,着手来讲。

我所有的数据来源于这家公司——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图1)目前有面积2.6万平方米位居世界首位,超过美国最大的植物工厂。这是我的实验室,位于北京平谷马坊工业园区。截止目前,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星火计划、自主知识产权188项,是国内首套,也是唯一一套标准化植物工厂体系化的备案企业。

在分析商业模式之前,我先简单复述一下目前对植物工厂的误区。植物工厂造价很高吗?植物工厂运营成本很高吗?为什么科技化程度那么高?为什么种类那么少?为什么规模如此小?为什么产品如此贵,为什么受众群体如此少?

反过来想想,飞机造价高不高?轮船造价高不高?卫星造价高不高?植物工厂造价高吗?没有人用,造价当然高了。为什么运营这么高?用原子弹轰蚊子,成本高不高?为什么科技化程度高?苹果手机智能化程度高不高?难道富士康员工都是硕士、高级技能都是博士、院士吗?不是的。为什么种类少?现在曾经上过餐桌的蔬菜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个,现在植物工厂里面能看到的有几个种类的蔬菜?为什么规模小?定位错误了,规模自然就大不了。为什么产品贵?说西方国家造出来的植物工厂,一棵生菜需要卖80元、120元。运营成本这么高,均摊成本这么高,如果产品不卖高价的话,就只能是赔本了。

综合来看,植物工厂的商业模式应该定位在哪几个功能呢?我们要通过几个特征综合分析一下。

第一个特征,来源于植物的特征。植物工厂永远逃脱不了的是“植物”两个字。现在的植物有数十万种,我们熟知的就有数万种。目前植物工厂栽培的种类双手都可以数得过来。

第二个特征,植物工厂是用耦合技术,整体的环境控制,上天入地下海的要素,它代表了与传统农业耕种不同的地方,就是植物工厂能够做到的综合性管控。

第三个特征是来源于概念,植物工厂不是工厂植物,而是用于生产植物的工厂,并不是什么量大就种什么,产品是由工厂自主化决定,这才是商业模式的核心。

第四个特征是市场决定,市场就是有需求的特征,重点在于需而不是供,逐渐发展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逐渐的差异化。差异化就形成了供应和控导,控导就是市场的反映,已经商业模式必须要考量市场。

第五个特征是来源于工厂特性,工厂是用生产的大型建筑,是人定胜天的创新型制造厂,所以植物工厂应该定义为植物的制造。植物工厂的真正特征是植物工厂在农业生产中的定位,如果把植物工厂定位为大田作物、常规传统作物,甚至跟农民去拼价格的这种定位,其实植物工厂已经不战而败。

它的商品模式又是什么?九个字:凡是皆有度,过犹不及。植物工厂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利用生物科学、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导、材料科学、设施园艺、计算机等等一系列复杂的高科技把植物工厂造出来,这没意义,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它活下去。没有经济的架构,它就不能够形成一个商业模式。在传统上,几千年以来,中国设计了一个过则溢,浅则缺,适度才能生存的原则,其实就是两个字:耦合。怎么使共同体参数,包括投入、产出、运营的成本与效益达成一个正比,使植物工厂真正有存在的价值,才是商业模式唯一的发展前景。

在2013年建设2.6万平方米的超级植物工厂,我用这个植物工厂成为最大的实验室,进行我为期一年的实验过程,现在为大家展示精准数据。有很多的植物工厂种植的是生菜,我的植物工厂应该回避,第一就是不与大宗农产品竞争,需要发挥的是其特征优势。针对的是都市现代农业中服务都市特意化、高附加值、差异化的特需农业产品做文章。

图3、图4中,这两组数据我都做过,最开始我种过生菜,现在种的是冰菜。植物工厂无论种植的是什么蔬菜,前期建设成本差不多,其实综合性运营成本也差不多。但是其品种售价,一个是1-3元,一个是20-30元,种植什么价值更高,这是我们2015年计算出来的数据。这组数据,它的建设成本虽然差了一千多块钱,但是最终在市场上的售价却差了整整几十倍,虽然说利润率并没有太大的增加,但是利润额在无休止的增长。这是植物工厂测出来的,这是种类上给植物工厂带来的商业模式。

其次,要给大家拿出一个精准化数据,植物工厂首先应该做到拒绝高大上,在匹配、适度、规模上下工夫,不应该无休止的追求科技制高点,不要拿来主义,差异化适度管理才能最大化降低成本,使利润达到最大化。运营数据显示,饱和湿度可以下降1到5%的时候,综合成本,虽然产量降低1%-2%,但是综合运营成本经过2015年经过的运营化测算,它降低了5%-10%。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经过2015年2.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运营,真正的运营参数数据显示,综合饱和参数下降2%-3%时为性价比比较高的比值,虽然产出率下降越为2%-4%,但综合均成本却下降8%-14%,说明技术参数虽高但对综合运营来讲,适度降低技术制导参数既经济又实惠,最终使利润呈现最大化。(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这组数据是2015年体现出来的数据,如果说我们种植蔬菜的过程中,非要用大金、海尔、美的五匹空调来种植,它就是消耗能源。社会并不会根据我们植物工厂的需求来调整,这样我们必须要因为某种设备而达到一种合理化匹配标准,最终使其成为一个耦合状态。一个30×20的配电冰柜,如果仅供28架值或者是25架值,或者是高于22架值,综合能耗的时候,它的折现值最终使它运营的均成本不匹配。要么大马拉小车,要么小马拉大车。包括我们的厂区面积究竟该多大,架子层数应该是多少层?架子层数高固然是好,但是需要机器人或者是更多的维护成本,成本固然也高。我们在测算四五六组数据的当中,得出最佳答案是4到5层,在4.5米左右的高度,是既经济又实惠的。针对运营数据显示,植物工厂内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栽培品种、不同运营参数等综合高效匹配设施设备及栽培空间时,会造成均成本的大幅度变动。

图7是我们在2015年2.6万平方米实际区域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们提出一个三项耦合技术,也是我们首例三层立体化循环体系。大家可以看到,通过这样一个运营测算,显示常温常压约合21万升,约合180个14兆帕,表压是40升氧气。它来源于二层荣光光源的栽培蔬菜,提供给一层的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栽培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达到一个综合利益化循环。因此2.6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中每一平方米的耗电量,每个月是5元。2.6万平方米超级型植物工厂一个月的电费只有12万元,这是我们真正的参数。综合利用土地,把人工光、混合光,根据不同的植物需求,分成不同的光区。

经过2015年的测算,有三大部分指标加在一起,超过了影响率的55%。首先就是耦合指标,我们称之为集成控制。我们把这个称之为八大技术耦合体,它主要是包括光照系统、温控系统、湿度系统、空气动力、水循环、营养参数和其他参数。影响最明显的是集成化技术,差一点,产量影响率就会增加。第二大影响参数是光照系统,第三项是温控系统,其他因素不是不会对整体产量和作物品种有影响,但最主要的是前面三项。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植物工厂的发展,并非是某个行业、某个专家的纵向延伸发展,而是一个横向变化发展。

植物工厂几千万的营业收入里面,我们的种类营销产品还不足,产品营业销售利润只占1/4,额外需求产品占37%,其他的还有一些附加值。目前植物工厂的定位,应该是服务于都市现代农业,集合成品农业、生态农业、科普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生物农业、观光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立足一二三产业。我们农众物联植物工厂成为第三届全国都市现代农业会议,以工业化标准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的代名词,向31省主管部门进行展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