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河北经济遭遇最强“寒潮”

   2016-01-22 一财网2850
核心提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21日发布的《河北蓝皮书: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6)》称,受经济形势惯性走低余波未歇的影响,河北省经济已经被拖到了一个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21日发布的《河北蓝皮书: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6)》称,受经济形势惯性走低“余波未歇”的影响,河北省经济已经被“拖”到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但蓝皮书同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式开启、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助力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河北也迎来了历史机遇的“春天”。蓝皮书预测,2016年河北经济增长将有可能维持2015年的发展速度或略有提高。

最为“难挨”的一年

研究显示,在国内新常态背景下,河北省经济增速明显换挡,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5%,这是河北省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跌破两位数后持续回落并再次跌至7%以下。这种态势,低于河北省“十二五”时期增速确立的8.5%以上的预期目标,也低于目前全国7%的增速水平,还低于东南沿海地区8%~9%的经济走势,更低于贵州、重庆两位数的超常增长。

“这就意味着,短时期内,河北省要完成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困难极大。”蓝皮书预计,2016年是河北自2012年低谷以来最为“难挨”的一年,预计GDP增速6.5%~7%“低姿态”平稳运行。

“6.5%~7%的增速水平,是河北省2016年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蓝皮书说,尽管2015年的增速比2014年一季度提高了两个多百分点,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一大批大型企业的市场“退出”以及新旧产业动能转换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压力,特别是受经济形势惯性走低“余波未歇”的影响,事实上河北省经济被拖到了一个正值寒冷的“冬天”。

蓝皮书称,综合考察国内外经济环境与省内经济走势,可初步预见,2016年,河北省GDP增速不再会大起大落,而是在2014年下半年基础上继续以“低姿态”平稳运行。如果全省经济形势不出现大的意外或变数,6.5%~7%作为全年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或成可能。

研究显示,从以钢铁和煤炭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效益的大幅度下滑以及轻工业发展仍受制于融资困难,加之全省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主要经济指标多数“缩水”的情况来衡量,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将会举步维艰,超越7%的增速目标,已不切合实际。

据2015年上半年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全国有21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仅河北省略低且处于全国倒数第五位。这组数字基本支持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对河北省2016年增速水平保持在6.5%~7%的分析预测与初步判断。

蓝皮书称,之所以有如此保守的考量,客观上受限于三大主因:新旧产业接续不力,动能转换尚未完成;亏空大,花“大钱”的地方多;外部环境不给力,经济复苏难逆转。

蓝皮书称,在全国“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总基调下,河北省较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多出一个“环境治理攻坚期”,这是河北省经济新常态下“四期叠加”的总体特征。“四期叠加”规定了河北省除了要应对过去因超高增速带来的产能过剩这一“后遗症”,还要下“血本”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带来的风险与压力,更要为环境修复支出高昂的经济成本、技术成本和资金成本,河北省未来面临的环境治理、节能减耗的边际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严峻的环保形势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河北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已经进入了一种新常态:持续治理、制度化修复。京津冀打造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示范区的关键,是看河北省的生态环境支撑区能否真正支撑起一片蓝天。”蓝皮书称,环境治理进入新常态,应加快建设以生态环境支撑区为重点的生态体系环境建设将成为河北省未来长期的重要任务。

2015年,河北环境问题虽有缓和,但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蓝皮书预计,2016年河北省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的力度将会继续加大,同时,环保的重心将逐步向建设生态环境支撑区、循环经济低碳排放区、湿地保护涵养区、草原保护生态功能区转变。

工业排放、建设粉尘和汽车尾气是形成大气雾霾的三大主要来源。蓝皮书认为,河北治理大气污染应以这三项为重点,实施责任攻坚工程,把住出口关,力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大环境监管渠道,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环境监督,提高空气质量的监测精度,防治夜间隐蔽处偷排,及时掌握和控制排放源。

蓝皮书同时建议,河北尽快完成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计划,明确生态功能区生态边界,以此为根据,依据国家生态补偿的有关政策,对生态功能区实施切实的生态补偿。省市生态补偿应纳入政府当年财政预算,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使生态补偿制度化、常规化。制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科学划定生态修复和生活补贴支出比例。依托京津冀协同治理环境的有利时机,与北京、天津签订生态补偿框架意见,分区域、分专项实施生态补偿,京津冀共同承担京津冀区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战略任务。

数量众多、幅度广大的生态环境支撑区是保障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条件。但目前,这些生态环境支撑区保护乏力,资金缺乏。蓝皮书说,建设好生态环境支撑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京津冀三地政府需要把支撑区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并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确定比例,保障每年均有所增长,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目标。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依靠实力强、技术精的公司承担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任务。

京津冀人才呈现断崖式落差

研究发现,承接北京市人口疏解,给河北省生态环境承载体系带来巨大挑战。蓝皮书称,河北水资源极度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表水利用率过高,人均水资源长期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大气及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质量依然非常脆弱。在这种资源环境背景下,要承接大量京津人口疏解,对人口承载、能源承载、土地承载、水资源承载等生态环境承载力来说,必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和重大的威胁。

蓝皮书说,在当今中国,行政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一个城市或区域其他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要素。从京津冀三地来看,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行政资源处于最优水平,故配置其他资源的能力也处最优状态。天津要次于北京,不过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其资源配置能力要优于河北。经过较长一个时期,由于京津冀行政资源水平不同,三地在人才分布的质量和数量方面,也呈现极度不均衡的状态。

研究显示,北京作为首都,汇聚了各种优质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吸引下,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扎堆现象也应运而生。2014年,北京市共有89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59.5万人,有56所普通高校和80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在学研究生27.4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23.8万人。在高层次领军人才方面,全国2000多位两院院士,北京市一个城市就占了1/3左右。

同样,2014年,天津共有普通高校55所,在校研究生5.14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50.58万人,成人高校招生3.42万人。在高层次领军人才方面,天津市共有两院院士37人,还不如清华大学一所学校两院院士人数多。

再看河北的情况。2014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18所,在校本专科学生116.4万人,在学研究生3.9万人。在高层次领军人才方面,河北现有两院院士6人,不足天津市的一个零头,与北京相比差距更大。

蓝皮书称,从教育、科研两类人才所做的简单对比,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中高层次人才数量方面,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京津冀三地高层次人才质量和数量呈现断崖式落差,根本原因是行政权力在教育、科研、人才等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此外,河北“十三五”脱贫也面临巨大压力。河北省扶贫办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按照国家新一轮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标准,截至2015年9月,河北省尚有62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6%;贫困人口近485.5万,贫困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近8.8%。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和环首都地区,这些地区生存基础薄弱,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全省62个贫困县中有58个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发展难、增收难,涉及基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因自然灾害和疾病重返贫困的问题尤为突出,是河北反贫困中最难攻克的阵地,是如期完成2020年全面脱贫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一大短板。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