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军转民”高新节能技术为市场漠视

   2016-01-25 中国节能网1850
核心提示:高新技术到产业活动的合理转化,是中国制造亟待破解的重要议题。近期,记者在浙江部分高科技节能环保企业调研发现,拥有我国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到产业活动的合理转化,是“中国制造”亟待破解的重要议题。近期,记者在浙江部分高科技节能环保企业调研发现,拥有我国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能源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等机构权威认可的专利,在“试水”民用市场后却仍然遭遇冷淡。针对试验成本过高、风险无人担保等难题,企业及有关专家呼吁相关部门能多一些扶持和引导。

相关研究显示,摩擦消耗了世界一次能源的1/3以上,磨损导致了约60%的机械材料损耗,而润滑是减小摩擦、降低或避免磨损的最有效途径。

2004年,为了解决我国某主战坦克发动机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不达标等问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立项,谢传林领衔的技术团队,展开人工合成羟基硅酸镁(润滑剂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研发出一种新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技术。

该技术首先解决了一些国际性的共性难题,并能有效提升设备精度。更重要的是,上述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功效。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至2015年,包含该项技术专利的产品,分别通过了装备再制造国防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轴承实验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严格测试。

杭州轴承实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芳华说,使用上述专利产品后的12套6204型机械轴承,通过1238小时强化寿命试验后仍未失效,比这些轴承出厂的额定寿命提高了18倍,而平均每台每小时的耗电量,则比原来下降了10.23%。

2015年初,由谢传林担任董事长的杭州俩湖金灿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其核心专利,金属抗磨修复润滑技术产品逐步扩展到民用市场。

然而,一年过去了,这项国家能源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都“点赞”的技术产品,却在民用市场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首先是对国产新技术的“不信任”。杭州俩湖金灿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魏伟说,除非是设备面临停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才会“死马当活马医”地试一试。“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如果能在新机器中就投入使用,润滑和节能效果会更好。”

如南京某航空航天企业,纯瑞士进口的组合机械磨削中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磨损及精度下降的问题。“拆卸维修需要至少300万人民币。”魏伟说,“于是企业使用了我们的技术产品,一周后恢复正常状态,三周后设备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

其次,采用新产品的风险较大。“谢传林课题组研发的产品,主要运用于国内水电、风电、火电等工业领域的机械轴承,多为从瑞士、德国进口,费用昂贵,维修成本很高。”杭州金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政说,因此,下游企业对这种产品的试验许可都会比较谨慎。“万一出了问题,进口原厂不保修,国内企业损失就会非常大。”

与此同时,能源工业领域的装备应用,试验周期长,费用动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实验费用完全由技术公司来承担,显然比较吃力。作为投资方,受功利主义的影响,看到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可能也不太有兴趣。”毛敏说。

三是国内市场对创新技术的整体态度,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瑞典的斯凯孚轴承公司,是中国在该设备领域最主要的供货商之一。斯凯孚(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发展经理杨彦说,“我们是只要机器能运转,能赚钱就行了,不到‘火烧眉毛’就不愿意革新。而国外企业对技术有充分的尊重、包容和探索,认证过程也非常严谨。很多国外大企业会拿出2%—3%的年销售额,作为支持研发的专项经费。”

除了呼吁投资与金融机构给予更多资金支持,杭州俩湖金灿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还希望政府部门能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引导节能环保中小企业走出产业瓶颈。

当前,能源市场的节能减排,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都是政府与企业需加强战略合作的领域。谢传林说,是否能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内,建立专门的技术试验平台,“分摊”企业高额的试验成本。

同时,通过政府给国产好企业、好技术的“信誉”背书,减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顾虑。通过政府率先倡导,在公共交通、小水电、小火电等应用领域,率先试验推广上述技术。“杭州目前约有15万部公共扶梯(电梯),采用谢传林课题组的相关技术后,能耗将有望下降15%以上。”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