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从省经信委获悉,安徽在“十三五”期间,将推动重点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钢铁、有色金属等八个传统产业,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
战略新兴产业规模达万亿元
安徽在“十三五”期间,将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双动力。安徽将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农机和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和新能源装备等十二个高端制造业领域,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
同时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深化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行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电力、煤炭等八个传统产业,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打造安徽工业精品500个
安徽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聚合市场、技术、资本、人才“四种要素”,建设一批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到2020年,认定省级新产品2000个、树立质量标杆企业200户、打造安徽工业精品500个。
同时,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走“高专精特新”之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若干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示范引领、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3-5户、超百亿元企业50户、全国民营500强企业5户、“高专精特新”企业2000户、规模以上企业2.5万户。
环保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坚持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致力节能降耗,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加快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
发展再生资源和再制造产业,推行工业生产循环化,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力争到2020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致力产业发展,继续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引导和鼓励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实施信息消费八大工程
安徽将把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作为主攻方向。瞄准智能制造结合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促进制造方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转变,力争到2020年,建设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5%。
瞄准两化融合制高点,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八大行动,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100家以上,两化融合综合指数达90。实施信息消费八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信息消费年规模达6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瞄准制造业服务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企业发展网络精准营销、在线支持、总集成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新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
突出“高新优特”产业导向,打造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集聚平台。加快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工程”,按照“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力争2020年,培育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创新引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加快推进合肥电子信息、蚌埠硅基新材料、滁州家电等11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以省级产业集群专业示范镇、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抓手,优化“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提升集聚承载能力,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