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环保产业尚需创新机制严格监管

   2016-02-16 中国改革报1630
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大力推进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陆续出台了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在内的多项重磅政

“十二五”期间,国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大力推进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陆续出台了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在内的多项重磅政策,引导了环保产业市场化、规模化扩容,环保企业均进入快速成长期。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环保产业产值预计将达4.5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环保产业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加速发展后,“十三五”时期无疑是关键的攻坚阶段。然而,作为仍处于初始发展期的新兴产业来说,我国的环保产业的政策主导型特征仍十分突出,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机制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仍未完善,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仍存在诸多掣肘,一些细分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一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增速保持在约15%以上。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环保规划密集出台,各项治理规划覆盖了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固废处理处置以及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启了环保行业巨大市场空间。

专家预测,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环保产业市场之一,并对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此外,环保产业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分布呈现 “一带一轴”的总体分布特征,即环保产业“沿海发展带”和沿长江的“沿江发展轴”。

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难以避免泥沙俱下。有不少环保企业反映,环保产业“重资本轻技术”的倾向日益明显,由于具有初始性投资高、投资周期长、技术占比重、固定资产占比轻等行业特点,往往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导致环保领域出现外行“资本大鳄”横行,拥有研发技术的公司反而被“逆向淘汰”。

“大鱼吃小鱼不可怕,外行吃内行才恐怖。”一位在环保领域耕耘多年的企业负责人说,今年在浙江的一个大型环保项目就是因为企业资金不足,拱手将项目让给了一个刚刚进入环保领域的一家财大气粗的公司。

此外,不少企业重政府“关系”轻治理“技术”,我国环保产业仍存在研发能力薄弱、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广东慧信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铭卓坦言:“当下环保产业很热门,很多企业都想涉足,但大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难以在行业立足,而很多为研究而研究的环保技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并购案约为120起~140起,涉及交易金额约400亿元,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与各类投资公司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达200多亿元,投资领域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水处理、大气治理等多个领域。其中,10家公司涉及的11起并购案金额合计约147亿元,占总交易金额的30%。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资本,业内人士开始担心会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高潮已经过去,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电厂脱硫脱硝的处理率均已达到90%左右。大量资本涌入,必然造成整个行业的投资供大于求,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最终使得行业陷入长期低潮。

但是对应我国生态环境综合考虑,环保产业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现阶段市场担忧的产能过剩只能说是结构性过剩。

随着环保标准的提升,对环保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环保产业是否能够提供有效供给还是未知数。据环保部门测算,单就落实“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每年投资需求约2万亿元,而各级财政只能提供10%~15%的资金,其余85%~90%的资金都需要社会资本进入,由此看来环保产业治理资金仍有巨大缺口。综合来看,环保产业一方面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另一方面又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随着政策性文件的陆续发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的序幕正式拉开,随着PPP模式不断推广,环保市场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以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为例,水处理类的项目数量有50个,投资总额高达906.99亿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全部示范项目的24.3%和13.8%,加上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等环保类示范项目的投资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

然而由于市场地位融资能力的差异,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不同的企业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大型上市公司或国有环保类企业,可以凭借自身雄厚的资产规模和融资便利,积极参与到PPP项目中;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型环保企业而言,受制于捉襟见肘的资金链,很难得到PPP项目的投资机会,甚至有被逐步边缘化的危险。

创新治理商业模式

业内专家表示,要扭转部分企业研发动力不足的现象,亟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大力推行PPP、BOT模式发展环保项目的背景下,更加需要畅通以技术为核心的环保投融资机制。通过金融创新,为环保产业提供针对性服务,盘活资金存量。

此外,创新治理的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亟须治理的相对空白领域。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表示,由于污染耕地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发挥环保企业在土壤治理方面的专业经验和技术优势。他建议,政府可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开展综合环境服务,采取打捆方式进行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吸引社会投资。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程认为,当前应大力推进环保行业的垂直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他说,我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目前现状是,尽管环保法规定环保部门可以委托监察机构执法,但是环境监察在地方的地位仍不明确、不一致,环境监察部门只是环境保护诸多内设部门中的一个。在一些地方,尽管环境监察执法作出了很大成绩,但很难顶住地方政府的压力。而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将有力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大执法力度。

对此,边程建议,可以借鉴其他领域机制改革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试点省份,开展示范,形成可靠模式后推广至全国。除此之外,他还建议未来的环保治理应多借助社会力量,真正将包括学界、非官方机构及社会公众有序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群策群力共同推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