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后发红利】我们不必悲观煤炭业的未来

   2016-02-26 中国能源报3290
核心提示:导读:不少人悲观地声称,煤炭恐怕已成咸鱼,今后再难翻身。但决定煤炭未来趋势的更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宏观经济增降与煤炭消费增降呈正

导读:不少人悲观地声称,煤炭恐怕已成咸鱼,今后再难翻身。但决定煤炭未来趋势的更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宏观经济增降与煤炭消费增降呈正相关,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带来煤炭消费需求增长放缓......虽然困境前所未有,但煤炭业并非面临绝境。

咸鱼再难翻身?

煤炭行业告别“黄金十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虽然地方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脱困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整个煤炭行业运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于是,不少人悲观地声称,煤炭恐怕已成咸鱼,今后再难翻身。

但正如中煤协高层所言:困境前所未有,但并非绝境。

煤炭业陷入困境的原因,目前普遍认为是多方因素叠加而致:市场需求萎缩、完全竞争的供应格局、产能严重过剩。

从市场格局看,完全竞争的市场供应格局已然是现实。国内煤炭企业多达上万家,排名前5的煤企产量不足全国总产量的30%。按照西方市场经济学观点,一个国家某一行业前4家企业市场集中度若达到40%,该行业的集中度才算比较合理。如果前4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低于40%,该行业非但说不上“垄断”,更属集中度偏低的过度竞争行业。

按照立足国内开发与加强国际合作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我国已向国际煤炭市场开放。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更促使国外煤商盯住中国市场。2009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均衡被打破,此后进口煤炭数量不断上升。煤炭大量进口,直接冲击国内煤炭市场。

当前,国内煤炭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事实,而随着新能源发展、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措施推进,未来,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必然会逐渐下降。从2012年起,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即呈下降趋势,2012年为0.5,2013年约0.4。以经济增长率7%-8%计算,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只能维持在0.2至0.3。这决定了全国煤炭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短期难以改变。

没有永远的高峰,也没有永远的低谷

但是,决定煤炭未来趋势的更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笔者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增降与煤炭消费增降呈正相关,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带来煤炭消费需求增长放缓。

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规律性,没有永远的高峰,也没有永远的低谷。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作为周期性行业特点突出的煤炭业,难以摆脱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也因此既不会永远高涨,也不会永远低迷。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理由为煤炭业眼下的困境而悲观。

经济学家刘树成认为,中国经济的走势不是高速直线式的,而是上升与回落的周期波动过程。 “十三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大约有四种可能性:第一种,一路下行,由7%降到6.5%,到2020年降到6%或更低;第二种,一路走平,在7%左右一路走平;第三种,重返10%以上的高增长;第四种,遵循经济波动规律,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上下限之间正常波动。

新常态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速一路下行,我们最应该争取第四种可能。而争取第四种可能,避免经济增速一路下行,是可以乐观的。

“可以乐观”的两大理由

第一,我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2014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4.8%,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仅为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表明,未来十年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超过四十万亿的投资,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的工业化正处于中后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少数经济发达的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不少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多元化的“后发红利”,足以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向更高更好方向发展。

第二,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更高层面,可以寻找到对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比如“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编制,2016年初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就可以形成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的布局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将会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释放出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巨大潜力,凝聚起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政府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可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激发市场活力,也将成为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实在在“改革红利”。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确定,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这意味着煤炭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仍然是支撑我国能源消费需求的主体。

我因此认同重庆能源集团董事长冯跃的观点,煤炭业的未来,无须悲观。煤炭业只要坚定地走整合、清洁、高效之路,未来一定阳光灿烂。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