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权市场包含两个层次的市场。初级市场上政府将配额分配给排放单位,一般采取免费、有偿,或两者混合的方式分配;二级市场上各参与主体自由交易,形成比较公开的交易价格。不同的参与主体对碳交易市场有不同的期待。政府往往从宏观的角度,希望实现减排成本的最小化;而从参与的机构来讲,往往是从微观的角度,希望自身的收益最大化。
宏观层面影响
从宏观层面看,市场上的供给,即配额总量主要由政府决定,抵消机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市场上的需求,由排放单位的实际排放量决定,投资行为也可能形成少量的需求。当市场机制完全发挥作用时,尽管短期上碳价可能有波动,但从长期上看碳价应该为均衡价格。
供给层面影响
1政府当期发放的配额总量
政府在当期发放的配额总量与政府的控排目标紧密相关。目前的配额分配方法主要有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两种。7个试点中,大部分试点的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历史排放法,即基于盘查年份的碳排放总量确定配额量。对于少数耗能量大,计量基础好的电力等行业采用了基准线法。北京、天津和深圳还采用了历史强度法。
2历年积累下的多余配额
从欧盟和我国各试点的机制来看,都允许当年清缴后剩余的配额在一定的时段内存储使用。一方面,为企业经营碳资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由于对未来生产规模扩大,减排成本上升或碳配额价格上升的预期,企业可以选择不出售当期多余的配额,而留至以后使用。同时,这也是吸引企业早日进入碳交易市场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对这部分配额进行有效控制,碳交易市场的不稳定性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当经济下滑,或碳交易市场前景不被看好时,可能会出现碳价大幅下跌的情况。
3当期核证减排量的供给
核证减排制度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延伸。通过严格的方法学和认证流程,对节能减排项目的减排量进行认证后,企业可将其拿到碳交易市场上出售。对于项目实施方来说,可以得到成本的一部分补贴,甚至因此获益,由此可以鼓励企业更多地选用节能减排技术;对于排放单位来说,当企业碳排放量超过自身碳配额时,除了在市场上购买配额外,还可以选择购买核证减排量抵消,实现了减排成本的降低。尤其当市场上配额紧张,碳价上升时,核证减排量将成为提供配额来源,稳定碳价的重要手段。
4政府配额存储池中的数量
政府配额存储机制是稳定碳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需求层面影响
1每年碳排放量的抵消
这部分是企业必须完成的义务,由于目前政府正在推行碳排放交易制度,对未履约的惩罚也比较大,从已履约的试点来看,履约率都达到95%以上。故这部分需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企业的生产工艺、原料、设备、能源结构。从长期看,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排放单位为未来存储的配额
出于对未来企业产能或产量扩大的预计,或是对未来碳价上升的预期,企业可能并不会出售当年清缴后剩余的配额,甚至购买一些配额作存储,这种行为也展示了企业对碳资产的重视和管理。
3投资机构购入待未来出售的配额
在节能低碳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共识下,相关产业的前景也被看好。碳金融作为节能低碳产业之一,也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蕴藏着大量的机会。除了在该市场上盈利外,获得“先行者”优势,熟悉和抢占市场也是投资机构的目标。
4政府配额储备
为了保持市场上适度的配额数量,维持碳价的稳定,有的试点地区实行了配额储备制度。如深圳和北京设置了配额回购制度,北京、深圳、广东、湖北四地还预留了一部分配额作为调控配额。这些配额储备,在市场上的配额过多时,可以进行吸收,避免碳价大幅下跌;在配额紧缺时可以放出,避免碳价过快上升,甚至有价无市,给企业造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