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两会代表表示: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6-03-09 湖北日报 2570
核心提示: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流域内经济总量和人口总数全

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流域内经济总量和人口总数全国占比最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多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沿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面临日益恶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涵养功能有所退化;一些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沿江城镇污水排放量日趋增加;河湖湿地萎缩,不少顶级物种告急;全流域的整体水质下降,严重影响到沿江地区的饮水安全。

3日,住鄂沪全国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拟提交提案《关于实施长江水环境保护国家战略的建议》。

作为第一提案人的田玉科委员恳切呼吁,国家及相关部委,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讲话精神,尽早实施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战略。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郑心穗、郭跃进、茅永红、赵晓勇、李仁真、杨占秋、徐旭东、黄巧云、舒心,住沪全国政协委员周锋等签署了拟提交提案,他们吁请国家——

对长江流域水环境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尽早研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将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安排流域内所有功能区的建设和产业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河流湖泊的保护线、水滨保护线、建设控制线等,加强水环境和水质的监测监管等工作;

明确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成立由国务院牵头、国家相关部委和沿江省市参与的水环境保护专门机构,赋予充分的管理权限;

对沿江各省市实行水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

进一步加强对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监测、监管工作;

对沿江兴建和待建工程项目(包括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兴建水利和基础工程设施等)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和审批制度,对有利于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工程项目(如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湿地修复、江河连通、河道疏浚、沿江城镇排污管网建设等)给予优先立项和大力支持。

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实行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把沿江与沿山、沿林、沿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

用“快思维”做加法,从源头遏制长江水环境恶化

“对有利于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工程项目,要用‘快思维',做加法,尽快立项。”赵晓勇委员表示,以沿江城镇排污管网建设为例,一方面为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有效需求,消化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库存和过剩产能,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近年来,湖北相继实施了江湖连通、退渔还湖等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议国家进一步支持湖北的江河疏浚、645工程等水环境生态保护项目,尽快立项,尽快实施。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沿线有一大批化工园区和企业,排江污口约3.8万个,截污治污刻不容缓。”杨占秋委员建议,国家尽快对长江全流域生态(包括物理、化学、水文、生物等要素)进行调研摸底,并对流域内所有功能区的建设和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安排。对重要的湖泊、湿地、水源地等,可借鉴武汉湖泊保护经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期望将来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长江水质实时信息,未来建立起长江水环境监测网络后,公众了解长江水质就能像获取PM2.5数值一样方便。

田玉科委员建议,加快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平台,统一监测站点和质控要求,向社会统一发布水质信息,为治污决策和公众参与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条心+一盘棋,打造全流域水环境保护共同体

“保护长江水环境,沿江省市和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一条心,实际行动中一盘棋。”李长安委员说,总磷是长江污染的重要化学物,2015年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上游来水总磷年均值,高于长江湖北段相应数值。“可见流域管理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必须明确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要统筹生态要素,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陈平平委员说,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是解决水环境的根本出路。同时,全长江是一盘棋,要建立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增强上中下游经济联系,共享区域协作“红利”,实现区域间共享发展。

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和审批制度

李仁真委员建议,要让规章制度“长牙”,对沿江兴建和待建工程项目,包括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水利和基础工程设施等,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和审批制度。同时,尽快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适时推动制定长江法。

生态省进行时,创建长江水环境保护示范区

徐旭东委员建议,湖北应该充分利用在长江经济带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千湖之省的独特生态优势,勇于担当,创建长江水环境保护示范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改革创新举措,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率先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专家怎么说

“湖北要把握长江大保护的机遇,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选项。”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智库研究员秦尊文长期关注长江。在他看来,长江保护与发展在经历由开发优先向开发与保护并重之后,又进入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新阶段。湖北地处长江之“腰”,境内长江干线长达1061公里,为全国之最,应当率先适应这个转变、积极引领这个转变。

要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对石首天鹅洲白鳍豚和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荆江分洪区北口门以及沿江城市的饮用水源区等保护区,禁止一切有碍环境安全的开发行为;

加强对茅坪至三峡坝址、汉南区至小军山等640公里的岸线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有控制、有条件地适度开发;

对1180余公里保留区岸线,严禁擅自开发;

对保护区岸线,禁止开发。

“保护长江流域水环境,长江中游是重中之重。”省科技厅副厅长、中科院测地所研究员杜耘表示,长江中游历来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以及水资源调配中心,而且贯东连西、承南接北,是长江流域上下连通的中枢地域。

建设绿色长江中游经济带,禁止湿地大开发,对退化湿地开展生态修复;

流域上、中、下游及山、河、湖是关联互动的整体系统,山地在长江中游面积大,是重要水源涵养地,要加强山地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在生态环境长效监测、评估机制上,开展功能评估和精细区划,为区域空间差别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绿色发展奠定生态基础。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