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到2020年能源消费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我觉得这个数字可以再小一点,设在48.5亿吨应该更为恰当。”在3月8日民建界别联组会议自由发言阶段,坐在后排的刘炳江委员特意站了起来,抢得一个发言机会。
“我认为这个数字有些宽松,当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煤炭电力等生产过剩,如果继续生产,存量怎么办?”刘炳江委员继续说,“能源适当偏紧有利于国家发展,过剩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都会有负面的影响。”
工信部、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积极回应了刘炳江委员的建议,表示可以一起论证、研究,提出更加有理有据的建议。
环保是两会热题之一,来自环保部的刘炳江委员也是记者们追踪的焦点。会议刚一结束,记者就涌向了他,继续追问他提出的建议。“当前过剩程度严重,我们不能光想着供应,应该从数量供应型转变为质量供应型,由50亿吨降到48.5亿吨,也是一种信号,避免过剩生产,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刘炳江委员进一步解释。
“那雾霾到底能不能治得住?”“肯定能治住!”面对记者这么直接的问题,这位自认为是“火山口”司长的委员,回答也是底气十足。“像酸雨那样的难题我国都能解决,为什么其他的环境问题不能解决?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对于环保有相当数量的约束性指标,这是国家的决心,当前能源替代思路、技术路线图都很清晰,现在就是看各地方如何执行。”
“现在是‘人人都要原生态,个个过得都现代’,但治理大气污染,是每个参与者都要行动起来的。”被问到解决方法理念的时候,刘委员说,治理效果取决于能源结构调整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及布局的调整力度,污染物排放下降的速度,还有人人参与治霾行动的程度, “如果大家都认真参与进来,大气污染治理就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