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文剑平:碧水源如何构筑“金山银山”

   2016-03-10 财经国家周刊 3300
核心提示:在北京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站在公司展厅的MBR工艺污水处理厂模型前,亲自给前来考察、调

在北京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站在公司展厅的MBR工艺污水处理厂模型前,亲自给前来考察、调研的客人边操作边讲解:“左手边是污膜水池,中间这个池里放置的就是采用碧水源微滤膜的MBR膜生物反应器⋯⋯”。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文剑平

只见文剑平按下模型的启动开关,这个迷你的MBR工艺污水处理厂开始轰轰运转起来。眼看左侧的污水,经膜生物反应器,流入右侧清水池时顿时澈亮,客人们发出一片啧啧赞叹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几年来,碧水源通过自主研发并广泛应用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技术,就是在通过实际行动构筑这座金山银山。”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说。

目前,碧水源在全国各地建设的膜法水处理工程累计日处理污水量近1500万吨,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近50亿吨,占全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

碧水源在努力治理水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据碧水源2月26日最新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5亿,同比增长44.04%。

水处理市场越来越大,业绩引人注目,但文剑平并不轻松。

水污染治理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严峻的水污染形势早已受到中央高度重视。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目前数量达到2002年的13倍,并先后进行了3次提标改造,处理能力达到2002年的4倍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2年的30%左右提高到约90%。截至2015年底,城镇污水的处理能力达到1.82亿吨,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国地表水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水体都在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40%)。

2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显示,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有218座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其中,河流1595条,占85.7%;湖、塘266个,占14.3%。

中国做水处理的企业越来越多,水处理的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水环境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水污染治理三大病症

标准过低被认为是水污染治理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导致低价竞争、创新乏力的主要原因。依据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所排水的标准是一级A。“Ⅰ类到Ⅴ类是水资源,越过了Ⅴ类就不是水资源,一级A是劣Ⅴ类水,就是能够产生污染的液体。换句话说,在现行国标下,对我国水环境负荷超载的流域和地区,污水处理厂建在哪里,排污就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黑臭水体。”文剑平介绍说。

更重要的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滇池、太湖等生态脆弱地区,环境已经没有吸纳污水容量。“为什么没有环境容量还要排污,那就说明标准有问题。”文剑平认为。

在文剑平看来,排放标准过低还抑制了污水处理领域的科技创新。国有企业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实力,但缺乏动力,能满足低标准的话,为什么还要额外投入?此外,水价是政府定的,财政还有补贴。民营企业虽然有创新的动力,但在低标准的情况下,创新成果也不能很好应用,“投入了人力物力,在竞争中反而处于不利地位,那为什么还去创新?”

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已经成为民营资本参与的重要模式。民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换得污水处理厂的一部分股权,并利用特许经营权实现收益。但是,PPP市场化程度不够也是制约污水治理的另一重要原因。

碧水源是国内环保业内最早参与PPP项目的企业之一,作为PPP模式的受益者,文剑平也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有的既得利益方阻挠实施PPP,因为一旦实施了PPP就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就不能躺着赚钱了。”文剑平说,在水务领域,PPP项目更多属于国企与国企、地方政府与国企的PPP合作,有时不但PPP的市场优势发挥不出来,还造成了低价中标、最终处理不达标的闹剧,抑制了进一步市场化。

“在部分项目的竞标中,报价最低的只有成本的70%,那就意味着每年亏30%,而且一亏就是30年。”文剑平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各方都输,企业输了,挣不到钱,失去了继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地方政府输了,为了低价最终还是被迫涨价;老百姓也输了,生活在一个污染的环境里面。

文剑平认为,低价中标现象背后是一些企业贪图规模、覆盖面大,并不考虑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有些地方政府放任这种恶性竞争,最终对行业和社会发展不利。

如何治理水污染?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

“要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利用好碧水源等为代表的一批以膜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企业。让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成为我国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和资源化的主力军,污水资源化是方向。”文剑平说。

如何更好地用创新技术去治理水污染,严格的标准、良好的市场环境不可或缺,而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十分迫切。

“标准虽然要兼顾整个行业,但是也应该因地制宜。在负荷超载的区域,如果继续执行低标准,排入污水,只能让环境更加恶化。”文剑平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紧缺已经开始制约城市的发展,还应该通过技术将污水厂排放的劣Ⅴ类水转化为地表Ⅳ类以上的高品质再生水,这样解决了水污染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膜技术的广泛应用,早已改变了‘无药可用’的治水难题。而提升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广经济性良好的创新技术,这是构建国家水安全战略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唯一出路。”文剑平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