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土十条”文稿成熟待批 修复市场空间巨大

   2016-03-18 中国经济时报2000
核心提示: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治理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及开展的地域范围将进一步加大,棕地修复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治理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及开展的地域范围将进一步加大,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有望率先启动,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巨大。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后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2013年以来“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出台,而“土十条”却迟迟未出台。近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治理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及开展的地域范围将进一步加大,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有望率先启动,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巨大。

“土十条”修改多次正待批准

日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酝酿中的土壤治理方案已经修改了50多次,目前文稿已经基本成熟,按照程序报批后就可以实施。

陈吉宁介绍说,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制定过程中,3次征求省(区、市)的意见和地方意见,5次征求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之所以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我国土壤污染的基础数据非常薄弱。与大气、水污染治理不一样,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与土壤污染防治有关的法律规范,相关的工作也很分散,但是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陈吉宁透露,“土十条”编制的思路是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立足于中国当前的国情,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全局,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地进行管控和治理,特别强调风险管控,重点是要夯实“两个基础”、突出“两大重点”、推进“三大任务”、强化“三大保障”。

具体来说,“两大基础”,一是要开展详细的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家底。二是要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两大重点”是重点解决农用地和污染的建设用地,要提出明确的管控要求。“三大任务”,分别是对未污染的土地怎么办、怎么保护好,正在污染的土地怎么处理,已经污染的土地如何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的条件下做好修复。“三大保障”是要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目标考核。

亿万级市场空间有待开启

相对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公众对其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不足。

但是多年以来的粗放式发展使得我国土壤污染极其严重,2014年4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调查覆盖的约630万平方公里中,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目标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反复提及,在水、土、大气三大环境领域,除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外,土壤修复也被提上日程。

在3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提到,将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同时推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地区生态修复治理。

结合不久前环保部新设“水、气、土”三司,之前土壤防治职责由自然生态保护司兼任,此后独立成司。加之年内即将落地的“土十条”,专门设立机构与针对性政策同步推进,可见土壤防治步伐加快。

光大证券的分析师认为,目前,以投入资金占GDP比重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初期,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水平。有研究机构估计,我国存量土壤修复市场近万亿元,2015年投入资金将达400亿元;未来一旦进入高速发展期,想象空间巨大。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曾表示,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可一旦市场打开,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据环保部通过运用国际通行模型对“土十条”影响做的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超过5.7万亿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