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一次节能补贴政策的大幅修正,消费者和相当一部分汽车厂商是不欢迎的。但是,有关部门有更深的考量,有难言的苦衷,当然,还有更高的目标。
回顾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国内节能汽车占有率大幅提升,节能汽车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了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国内汽车厂家纷纷推出小排量节能汽车,特别是节能效果明显的小排量涡轮增压汽车数量明显增加。不仅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推出1.6L以下排量配置涡轮增压加缸内直喷发动机车型,自主品牌厂家长城汽车、比亚迪也推出涡轮增压发动机新车型。
据有关部门估算,最近一年多,约有400万辆节能汽车享受到了每辆3000元的国家财政补贴。国家财政为此拨出120亿元人民币。这巨额的120亿,是“甘霖普降”式的,有关部门认为,这种形式的补贴,当然起不到很大的促进技术进步、促进节能的效果。要突出节能汽车补贴的导向作用,就必须改变政策,收紧政策。
从技术上看,节能补贴门槛的提高,确实会对节能技术的提升、推广,起很大的导向作用。一位技术专家分析:百公里综合油耗6.9升和6.3升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数字的差异,更是在技术上存在着巨大差别。换言之,这不仅仅是发动机的问题,而是关乎整车技术水平的综合进步。目前的自主品牌车企,受技术储备和资金的制约,较难在短期内达到新的油耗标准。而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做支撑,达到新的节能标准相对容易一些。
力帆汽车常务副总关锋金就表示:“新补贴政策可以迫使自主品牌车企技术提升,但靠自然吸气发动机达到油耗降低10%,困难非常大,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我们正在做,但要两三年之后才能量产。”
也有某自主品牌汽车的高层人士理性地表示: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应该把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上,而不是指望补贴。自主品牌在市场中不断接受考验,相信会因此在自主研发上多下功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从短期来看,新标准门槛的提高,将许多自主品牌车型挡在了补贴之外,进而影响销售。但追本溯源,节能补贴政策推出的目的不是为了拉动车市,而是为了鼓励车企的技术升级。从中长期来看,节能补贴要求的提高,将促使更多车企积极研发新技术,对汽车产业和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起到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