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习近平:严控火电等高耗能产业用能 做到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

   2016-03-28 学习中国 3310
核心提示:导读:十三五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十三

导读:“十三五”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

“十三五”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规划建议说明中指出:“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这就是说,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提出“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能源消耗双控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能源消耗在迅速增长,环境恶化也在不断加剧。在能源与环境的约束下,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安全、稳定、环保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在2014年6月14日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我国重要战略。过去几十年,大规模的能源消耗为经济增长提供向上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23.6亿吨标煤,增至2010年的32.5亿吨,年均增长率6.6%。“十二五”期间,虽然实行能源消耗的控制,但总体还是呈现增长趋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5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9% 。目前我国正在由保供给为主向控制能源消费转变,敞开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受到限制。特别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强约束。从国家政策取向上,“十三五”及中长期总量控制仍将延续。按照《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际上是对煤炭、石油消费总量,尤其是降低煤炭消费占比。尤其是严控钢铁、水泥、火电等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用能,做到这些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

衡量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是能源消耗强度,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耗强度越高表明能源利用效率越低,反之,则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一方面反映了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动。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十三五”时期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实行双控,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造、大气污染治理倒逼下的必然选择。我们已经不能坐等耗能峰值自然到来,不得不主动调控、自行断腕。从能源管理本身看,落实双控目标首先要改变以需求为主导的能源生产方式,转向对需求侧、供应侧进行双向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控制过度用能,限制粗放用能。在宏观经济管理上,应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相关研究,如果降低第二产业一个百分点,提高第三产业一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以降低一个百分点。显然,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控制能源总量、提高能效最有效的措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二、水资源消耗双控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属世界最贫水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指出:“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习近平还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为此,要实施双控行动,切实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

目前,全国年用水总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严峻。对于“十三五”时期的用水总量,《规划纲要》提出:“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取用水定额控制;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开展节水综合改造示范;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管,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分质利用;建立水效标识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加快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工程。”

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干旱(水少)、洪涝(水多)和污染(水脏)是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面临的三大问题,只有科学治理和高效利用各种水资源,才能实现国泰民安,山清水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重点研究农业高效节水,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水利不但是农业的命脉,还是城市的命脉,是工业的命脉,是国家的命脉。《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健全完善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设备和器具。《规划纲要》提出,“组织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水效“领跑者”制度是对市场上用水效率最高的节水产品给予财政激励的政策,基本做法是: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奖补)等激励政策,激励能效水平最高的少数节能产品,一旦市场上有更多同类产品达到这一能效水平,政府就将激励的能效标准提高到新的最高水平并给予新一轮激励,依此滚动实施。

三、建设用地双控

土地资源是人类实现自身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用于城市建设,使得农用地的规模不断缩减。同时,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影响土地增值效益的问题,使得部分土地资源被破坏、浪费以及污染,不利于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既要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又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力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严格控制”的目标:“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内,努力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就要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有序增加建设用地流量。《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有效管控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地上地下立体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空置楼宇、厂房等存量资源再利用;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建立收储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评价。”《规划纲要》还提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健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开展宅基地融资抵押、适度流转、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完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制度。”

针对 “十三五”时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问题,《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我国工业用地效率较低,容积率平均仅为0.3-0.6;每亿元GDP占用建设用地规模为102.7公顷,与美国、日本、韩国的经济增长地耗水平相比,分别是21世纪头10年各国水平的2.3倍、8倍和4.8倍。目前各地以过度消耗土地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方式普遍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超标准用地、浪费土地的情况依然突出。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规划纲要》提出,强化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优化空间开发结构,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习近平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