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通水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是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辖区内首座现代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设施,标志着合作区开始告别污水直排的历史。
3月30日上午11点40分,随着通水按钮被按下,鹅埠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正式进入“服役”状态,合作区污水直排的历史将渐行渐选。
合作区“深圳标准”的市民生活配套也包括污水处理的标准。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由深汕水务公司投资建设,地点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西五路与G324国道交汇处西北侧,设计总规模为处理污水能力3000m3/天,总用地面积2000㎡,采用“缺氧接触氧化斜管沉淀紫外线消毒”工艺,尾水执行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A标准。
今天通水的污水处理站仅仅是一期工程,下一步深汕水务公司将建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鹅埠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工程征地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力争在年内动工开建。合作区还将与深汕水务公司一起梳理地下管网工程,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提升城市的污水收集能力、雨污分流能力,努力建设“海绵城市”。
合作区这座产业之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深汕视点此前曾报道过道路交通、学校、医院、自来水、燃气、公交、电视网络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污水处理设施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完善合作区公共服务功能“拼图”,这些工作仅“耗时”一年半左右。
合作区这座浸润着“深圳基因”的新城,一直强调要用更为先进的理念去建一座“未来之城”,对于合作区来说,处理污水不单是建座污水处理厂,还需要认真梳理地下管网,提升污水的收集、处理、再循环利用的能力,“海绵城市”是未来之城的应有之义。
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深汕投控集团董事长傅殷,区农林税务局、社会事务局相关领导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