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农行监事长袁长清:创新绿色金融 共促绿色发展

   2016-04-07 金融时报 2450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同时,坚持绿色发展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涵。可以预见,绿色金融将成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同时,坚持绿色发展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涵。可以预见,绿色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及负责任的大型银行,不仅是绿色金融主要的倡议者,也是较早的实践者和重要的推动者。近年来,农行重点支持了一批新能源、水治理以及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并在国内率先推出碳交易保函、碳交易预付账款融资、低碳项目融资租赁等系列服务。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农行支持的一大批绿色项目,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显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新理念,突出‘三农’和绿色金融发展特色,加快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努力为中国的绿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日前,农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袁长清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解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时代意义以及农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有着怎样的意义?

袁长清:绿色金融是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业务经营中充分考虑与环境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无论对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还是对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更加突出,环境污染已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痛点”。面对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将建设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发展绿色金融是提高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的重要体现。

绿色发展领域作为世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需求达14.6万亿元,若选择更高标准的环境修复方案,则资金需求高达30万亿元。金融业大力拓展绿色金融业务,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记者: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现状如何?目前面临着怎样发展桎梏?推动绿色金融大发展,您有何政策建议?

袁长清:从国际范围来看,绿色金融成熟的标志是在绿色金融领域形成专门的标准、专门的认证机构、专门的投资者和专门的流程。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较为积极。比如,截至2015年末,农行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5431.31亿元,比上年增加731.34亿元,增幅15.56%,高于全行法人贷款增速7.44个百分点。

但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实践片段化、个体化行为居多,投资的专业性和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缺乏规范和指导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准。2012年银监会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并建立了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但对整个绿色金融体系而言,仍需要完善一系列统一的具备执行力的标准。二是缺乏专业的绿色投资和配套服务机构。我国参与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在投资和风险防范的专业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三是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进一步完善。应研发一揽子的绿色金融投资和风险防范工具。四是政策支持仍然不足。绿色金融具有外部性,需要进行一定的风险补偿。

“十三五”时期是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据专家测算,今后5年,仅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领域的年均投资总量至少需两万亿元,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可达3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具体业务发展相结合,破除发展桎梏,完善发展体系。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绿色金融标准。二是培育专业的绿色金融投资和服务机构。三是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建立完备的政策支持和监管体系。

记者:发展绿色金融与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何种联系?农行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袁长清:绿色信贷与化解过剩产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核心是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支持企业节能减排,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另一方面,应将企业环境、社会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流入产能过剩和高污染企业,逐步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农行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支持绿色发展义不容辞,而绿色发展与农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完全一致。目前,农行信贷支持的环保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230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当量5420万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一是农行服务“三农”特质与绿色发展并行一致。多年来,农行通过服务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的基础生态环境;通过重点扶植科技含量高、优势突出的有机农业企业及全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了绿色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改善了广大农村百姓的生活环境,这与绿色金融有着本质上的共通之处,也为农行开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是农行业务经营转型目标与绿色发展并行一致。农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制定《关于落实绿色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银行的目标,从信贷政策、信贷全流程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完善了绿色信贷工作体系。积极通过信贷资源配置优化客户结构,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加大落后产能和淘汰项目退出力度。不断创新信贷管理方式和服务产品,强化对新能源和绿色交通运输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

三是农行集团优势与绿色发展并行一致。农行充分发挥总分联动、行司联动、内外联动的集团优势,与国内外领先的绿色金融组织及环保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支持绿色发展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在国内,已经实现“五个率先”:率先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国内首只绿色金融债券10亿美元;率先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推出清洁发展机制(CDM)顾问业务;率先与IFC合作研究制定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标准;与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共同设立“中法国际绿色发展基金”,成为第一家设立跨国绿色发展基金的国内银行。率先与国家环保部达成合作意向。

四是农行风险控制理念与绿色发展并行一致。农行积极探索将环境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动调整信贷准入、审批、管理流程,有效促进绿色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去年,农行在伦敦发行了中资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今年农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将采取什么具体举措?

袁长清:在中英两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2015年10月农行成为第一家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绿色债券的中国金融机构,这既是落实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英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在发展绿色金融、联合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出的实际行动。目前已有17个项目使用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共计33亿元人民币。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的主旋律之一,农行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在公司治理、政策制度、资源配置、信贷流程等方面做好“加减法”,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绿色金融领先银行。

一是提升战略管理,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根据“十三五”规划,在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基础上,制定完善农行绿色金融产品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规程,创设绿色金融的产品研发、业务营销、风险防控、考评激励、资源配置等一整套制度体系,构建绿色金融业务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二是调整信贷结构,精准确定绿色金融服务领域。着力为环保、节能及新能源产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引导全行加大对相关领域客户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服务“三农”领域,加大对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的金融扶持,积极介入特色休闲农业、农村生态旅游、农家乐项目,支持美丽乡村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

三是强化绿色理念,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探索赤道原则的适用和可行性。发起设立绿色产业基金,提供专业化的融资、融信、融智服务。探索新型绿色融资模式,做好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的常态化和机制化建设,积极发展绿色融资租赁服务。积极介入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确立在相关领域的主导地位。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绿色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