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研究专家研讨会暨课题成果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当前PPP的进展情况,以及如何解决PPP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社会资本参与率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专家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PPP的顶层设计。
公共服务推广PPP
是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课题组组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表示,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根本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和市场化提速、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显现的形势下,推进PPP模式意义重大、一举多得。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PPP改革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模式,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市场需求为辅的体制机制性变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初期具有很强的牵引性。“PPP绝不是仅仅为解决融资平台转型而设计的短期过渡之策,而是公共服务供给管理的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变革,全面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更加多元化,政府管理的关注点从供给主体管理转向终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性价比。PPP改革的目标最终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PPP大市场,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政府更多充当规则制定人和监管人的角色。”
焦小平介绍说,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统筹推进PPP改革,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PPP已成为地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截至2月底,经过财政部门识别后录入PPP综合信息平台、拟以PPP模式招商的项目投资额有8.3万亿,加上发改委推出的4万亿推广名单,共计12万多亿。“这充分说明PPP改革在各地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当前PPP改革也存在一些挑战
不过,焦小平也谈到,当前PPP改革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PPP项目的落地率仍不高,民营企业参与度不高,土地、税收、融资等政策仍需进一步优化。
“PPP推进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签约率低,真正的资本到位率偏低等问题。特别是社会资本的社会属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很多PPP项目往往是地方政府和国有资本进行合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永伟对此也深有同感。
方晋也表示,虽然过去一年多来,中央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政策密集出台,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显著上升,但也存在民企参与积极性不高、项目难落地、地方层面实施项目的能力、人才、知识、经验欠缺等问题。
推进PPP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
张永伟认为,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PPP领域,首先需要为社会资本提供一个稳定的经营预期,这涉及政府的信用问题。“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契约精神不足,社会资本非常担心政府的违约问题,包括因为领导人的更换而导致项目的变化,这对社会资本是否进入影响也非常大。”其次,完善PPP立法,统一顶层设计,为社会资本的物权、经营行为提供法律保障。最后,构建契约精神和契约氛围。“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PPP做得好的地方,往往是营商环境相对比较好,最缺钱的地方往往那些营商环境比较差的地方。”
张永伟进一步指出,推进PPP当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还要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和政府自身能力的建设。有的管项目审批,有的管投资,有出钱的、有审批的,项目和经费之间的这种匹配如何做到一种高效性、协同性是非常关键的,有的项目找不到出钱的地方,或者出钱的人落实不到更合适的项目上,这需要政府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有机的协同。
方晋建议,未来,政府应进一步完善PPP的顶层设计、加强财政约束、建立政府信用机和制绩效考核机制,针对不同领域的PPP项目,建立健全合理的风险分担、动态的利润调整机制以及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确保PPP模式在我国稳步、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