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人们心中等同于情怀代名词的情歌王子,在那档打捞回忆的真人秀上,选择了陈升的《20年以前》——陈升,同样是一个充满岁月感和情怀感的名字。
20年,无论对一个国家、行业还是一个人,都值得珍重审视、重新思考。
回顾起点,关于1996年,你还记得什么?是中英达成香港交接仪式协议、安南出任联合国51年历史上第一位黑人秘书长,还是缴纳80英镑手续费后英伦玫瑰戴安娜和查尔斯结束婚姻?写《情人》的杜拉斯和画《机器猫》的藤子不二雄与世长辞,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物理学家“首次发现时光可以倒流”;春潮涌动中,凤凰卫视启播,《新周刊》创刊,《南方都市报》筹备创刊……
在时间的河流上,每一个开头都别具意味。不过,对中国家庭来说,1996年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变化来自家电——那年国产彩电拉开“降价大战”,虽然这把双刃剑也埋下了后来家电业从高峰滑落的恶果,但在那个口袋还没鼓起来的时期,至少让更多中国人买得起彩电。
电视剧与综艺剧大开眼界,新闻联播与卡拉OK声声入耳……生活从此越来越有声有色了。紧随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过去的奢侈品进入寻常百姓家,20年后,回顾一台台添置到家中的电器,仍然有一种伴随着幸福欢笑、成长记忆的温度。
相当长时期里,添置电器成为家庭积累财富的象征,承载着家庭成员的情感,也凝聚了开放时代第一批家电人的承诺。
一台台添置到家中的电器,仍然有一种伴随着幸福欢笑、成长记忆的温度。
1996年那场“价格大战”,最初就是在一种“产业报国”的氛围中拉响的。彩电业自发整合,中国经济史上人们第一次看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一年后,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这是绝大多数企业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一旦汇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这是22年前张瑞敏写下的《海尔是海》,吐露着90年代的朴素价值观。张瑞敏早在1985年就成名了,他砸冰箱的行为艺术比罗永浩早了26年,老罗砸西门子,而张砸的是自己厂子里的76台问题冰箱,要知道,那时一台冰箱等于一个职工两年工资。
海尔并没有参与1996年那场“降价大战”。在价格让人们疯狂时,这家企业关注的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10年后填补高端家电市场空白的,正是海尔旗下的子品牌。
1996年12月2日,上海,商家擦拭待售的二手黑白电视机。黑白电视机于70年代末进入中国家庭,90年代中期,黑白电视大规模升级换代到彩色电视。
忙碌不停的电器在抗议什么呢?
解决了买得起的问题后,人们对家电产生了更深层的要求。女作家西西写那些吵闹的家电,一是空调:“有时候像火车奔跑一般,简直吵得不得了。不过天井四周吵闹的冷气机不下七八部,都吵得比我家的那部还凶。我和邻居谁也不能埋怨谁了吧……”
另一个是洗衣机:“机器起先文文雅雅,轻轻转、细细声,可到干衣的时候,竟杀猪一般狂喊起来,地动天摇,简直像疯子。最奇怪的是家里的冰箱,突然也会哗哗叫喊一阵,像个发疟疾的病人摇晃发抖,使我以为它中了邪了。”
“大吵大叫的电器,是在抗议什么呢?想得到应得的劳工假期,要和我对话吗?冰箱是否也需要一段休憩的时光呢?我不大了解冰箱和冷气机的工作,但我从洗衣机联想到辛劳的家庭主妇,每天面对那么多家务,循环不息,真够折磨女人一辈子。”
空调外机要安静,这不但关乎家庭成员的心情,还关乎邻里关系的和睦;洗衣机要智能,这不只是关爱家人的问题,往大了说还牵涉女性主义……电器被人们嵌入家庭生活,也反过来构成了生活本身。从温饱进入小康的人们意识到,优化家庭生活,首先需要优化家电。
市场瞬息万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价格战的恶果浮现,行业性危机在2001年爆发。这一年的大事还有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透露,谈判中要保护的行业太多,而在国家眼中家电业已是皮实的孩子,所以干脆不保护。
大浪淘沙,亦有昔日弄潮儿从潮头跌落。“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入了一个必须依靠国际化团队的时代。”2003年创维董事局黄宏生感慨,两年后,这位“华工三剑客”之一因经济犯罪入狱。
穷则思变,中国制造站在了另一个拐点——一个符号是,2006年,本土家电出现了第一个专注于“金字塔顶尖”的卡萨帝。
2012上海家博会,海尔卡萨帝展出了卡萨帝铂锐六门冰箱、复式滚筒洗衣机、3D+热水器、单门双温区酒柜等颠覆传统的创新家电产品,成为展会上最受瞩目的焦点。
除了艺术,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
20年前传统家电叱咤风云之际,Internet时代已经初露端倪。
1994年,国家开通互联网,广州建筑工程设计师廖小湄花三万多元人民币购买了一台美国生活的486电脑——这个“家电”的闯入者如此昂贵,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只能望洋兴叹。
20年翻天覆地,互联网彻底刷新了生活。手机、平板电脑攫取了家庭成员的注意力,家电的存在感看似越来越弱。
但这当然只是表象。当一对对男女决定组成家庭,他们仍然需要营造一个共同空间,为这个“爱巢”添置电视、冰箱和厨电——不只是为了收看节目、储存食物和偶尔做饭而已,它们承担着营造家庭氛围的责任,让家人一进门就有个回家的样子。
不变的是家庭角色,变化的是生活方式。电视机越来越轻薄了,从大块头瘦身成平板;冰箱的肚量却越来越大,分区更加齐全;洗衣机从暴力的波轮到温柔滚筒,还提供烘干和熨烫的暖心服务。“大”也不再是一味追求,小家电进入生活,细微到加湿器这样的小细节,令家庭空间更为人性。
所有细节的用心都为了给家人营造更舒适的生活。譬如自制糕点是许多家庭日常内容,但配料、发酵却是技术活,而卡萨帝烤箱只需将和好的面团放入,便可一键自动发酵、烘焙,同时精确提供适量蒸汽,面包表皮会更加松脆可口。当新手还在研究说明书与食谱大全时,智慧烤箱的用户已在享受与面包房手艺无差的美味。
价格不再是决定因素,时尚、环保、智能显然更符合中产阶级的需求。但是这还不够,因为中产阶级早已摆脱了必需与焦虑。当精神追求不再只是实用之物的附加价值,人们应该对家居生活提出什么更高的要求?
“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这是诗人歌德提供的答案,与2006年出世的卡萨帝不谋而合。这个带着“海尔是海”基因而又自我求索、孕育出“艺术家电”理念的品牌,弥补了20年中国家电不乏高价格却缺高价值产品的尴尬。
第三次生活方式的浪潮正在酝酿。在中国人的文化里,20这样的整数年,倍具总结和纪念意义,并且通常会成为某种转变的时机。
价格不再是决定因素,时尚、环保、智能更符合中产阶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