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金寨不是因为它有国家5A级景区天堂寨,而是因为其是国内最早开展光伏扶贫工作的地区。
金寨县地处山区,生产资料不足,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多,‘失能’、‘弱能’家庭多,是当地政府扶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
早在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安徽、河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六省区共30个县进入试点范围。而金寨比通知来得更早,2014年3月和7月,金寨县迅速分两批开展光伏扶贫工作,针对贫困户共建设2008户3KW户用光伏电站。每户需要投资2.4万元。
为了缓解用户资金难题,当地采取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共同出资的模式建光伏电站和银行贴息的形式共筹款项。
基于光伏扶贫到户项目实施分散、后期管护难度大等因素,金寨模式也在转变,采取集中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集体所有,收益除偿还贷款外,按照分类分等级分配给贫困户,并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
金寨扶贫模式的成功应用,如今在各地被照搬效仿,在扶持方式上,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也发生悄然变化,由最开始的捐款捐物,转变为扶持贫困户建设光伏电站,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当然,光伏扶贫模式不是在所有地区都适用,扶贫政策对扶贫地区和扶贫对象有专门的限定。对于扶贫范围一些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对于扶贫对象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
2014年各地开展光伏扶贫,2年多的时间,一些现实的问题暴露出来。
电站设计问题。有些不良承包方,在电站组件、逆变器、支架等选型上面以次充好,并网发电后发电达不到预期收益效果。
政策尚待完善。通过细读政策我们不难发现虽规定了项目建设方式、质量要求,运行维护管理方法及保障措施要跟上,目前从已经部署试点省份的能源监管机构了解到,相关部门已经对光伏扶贫项目进行监管,重点监管光伏扶贫项目工程质量、接入电网、电站运行、电费结算和可再生能源电费补贴发放等情况。
项目地选择问题。经常跑项目现场的人可以发现,在一些农村屋顶层次不齐,电站在建设之前要实际评估屋顶承载能力,确保选择的屋顶满足电站建设条件。
最后资金问题。大多数农民初始资金有限,特别相对贫困地区,让不太富裕的老百姓拿出几万块钱装一个电站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即便是政府有补贴,但是剩余部分款项还是需要向银行偿还,长期还款能力还要考量。
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金寨模式前期顺利推广,有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有公益性的企业提供资金,以及一些社会力量的支持。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扶贫的最终目的是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当然说得容易做起难,未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