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空气质量,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煤电行业和钢铁行业一直是关注焦点。野蛮生长的煤电行业,今后可能不再那么“自由”了。昨天,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提出“十三五”严控煤电规模。另外,近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电视电话会透露,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已连发三份文件严控煤电产能过剩。有专家直言:近三年,一个火电项目不建都没有问题。如果再继续下去,今天过剩的钢铁和煤炭,就是未来的煤电。
煤电规模再不控制将自酿苦果
这几年,煤价不断走低,电企有利可图,不断上马新机组。而同时,用电需求却不断放缓,去年用电增速更是创1974年以来年度新低,电力过剩的困局更加突出。煤炭行业人士、内蒙古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翟德元坦言,煤炭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形成,煤电规模如果不加控制,也会自酿苦果。
翟德元:控制煤电规模,是煤和电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煤炭(过剩)的局面已经出现了,原来长期失控导致供大于求,它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国家政策在这方面不加控制的话,电同样可能出现过剩的问题。
专家称火电项目三年停建没问题
实际上,煤电过剩的问题早就引起业内的关注。去年底发布的《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指出,以煤电为主的火电项目大跃进式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造成超过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和7000亿元投资成本浪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一边是煤电机组发不了,一边却还在争取再上大煤电,在这种状况下将造成经济浪费、投资浪费。应尽快停建、缓建火电,特别是近三年,可以说一个火电项目不建都没有问题,大家日子过得更好。
对此,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非常赞同。他说,现在煤电就已经跟钢铁、水泥一样,是过剩产能了。
韩晓平:现在我们的煤电,已经跟钢铁、水泥一样是过剩产能了。2013年我们的设备利用小时数是5012小时,到2015年已经降到了4329个小时。如果按照火电厂的利用小时在5500小时达到经济性的话,那么2013年实际上已经富余了7652万,那么到2015年我们全国的电力富余量达到了2亿7100万,而且这个局面现在还在加剧,还有几千万的火电厂在建设之中。
扎堆上项目源于地方利益驱动
为什么出现一窝蜂似的扎堆上项目?韩晓平分析,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
韩晓平: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把审批权下放之后,地方政府现在为了拉动经济不惜代价,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电网公司、发电公司、银行都不是地方的,所以崽卖爷田不心疼,它们就拼命的逼这些企业去上项目,而这些企业最后上完的项目,电卖不卖得出去他们根本就不关心。
打出“组合拳”严控煤电扩容
严控煤电总量规模,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一系列文件,打出严控煤电扩容的组合拳,涵盖煤电项目的规划、核准、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等多个环节,建立煤电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韩水说,要采取“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等措施,适当放缓煤电项目建设速度。
韩水:通过我们的计算,除了北京和西藏自治区以外,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省市自治区都出现了红色预警。这说明这些地区电力是充裕的,供大于求。红色预警的地区原则上不批,禁止再建设煤电项目。已经纳入规划、做前期工作的,要暂缓核准;核准的也要暂停建设。
防止缓建项目形成倒逼机制
严控煤电扩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分析,既要防止形成倒逼机制,又要尽可能减少浪费。
石磊:一个就是要重点加强对已经核准的,但要求缓建的煤电项目加强督察,防止形成倒逼机制。第二个方面就是设备已经准备好了,而且已经获准了的项目,现在需要延缓开工的,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尽可能减少浪费。第三个方面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的跟相关企业协调沟通,把国家的产业政策信息准确及时的传递给企业,这样使得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中央各个管理部门积极的配合来控制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