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合肥全面启动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4年7月,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8月,环巢湖获批创建我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这两张“国字号”名片是对合肥近年来“生态优先、城湖共生”理念的充分肯定,是对巢湖综合治理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
环巢湖综治工程四期五期均主抓小流域治理
2011年8月,合肥全面启动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拉开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幕。工程投资超千亿元,分多期实施,项目规格之高、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三期工程已全面开展初步设计编制,前期工作准备较早的西河上段疏浚工程、派河藻水分离港工程正在施工。
四期工程以小流域治理及环湖周边环境提升为主,安排13个项目,并于2015年8月获得国开行贷委会批准,目前已经启动初步设计编制。
五期工程则以小流域治理为抓手,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突出水污染治理。在全面调查污染源的基础上,对14个流域共划分187个小流域、116个治理单元,正在编制完善可研报告。
此外,今年年底合肥将完成小仓房二期、蔡田铺二期、十五里河三期、西部组团污水厂建设,同时加快清溪净水厂PPP项目工程进度,开工建设胡大郢污水厂,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水减排、处理能力。同时,将继续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让污水处理厂主要出水指标全部提高到地表IV类水。
巢湖湖体水质连年明显好转
经过不懈努力,合肥治理巢湖形成了独特的思路、策略,且治理成效初显,巢湖水质逐年好转。
2015年,合肥市全面通过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考核,巢湖湖体平均水质明显好转。其中东半湖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水质为Ⅴ类、中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同期相比,西半湖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水体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截至2015年底,107个环巢湖规划项目,完工率87.8%,超过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加大国控断面水质管控力度,2015年断面总达标次数77次,规划实施工作连续第3年通过国家考核;巢湖蓝藻防控方面,新建了派河口藻水分离港工程,组织打捞藻水混合物28.98万吨。
同时,合肥市全面实行“河长制”。目前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道120余条,2015年共整治排污口就达到279个。抓好重污染河流治理,编制并推动实施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一河一策”方案,采取排污口整治、生态补水、湿地净化等措施改善河流水质,2015年南淝河、十五里河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均出现大幅下降。
环巢湖治理或纳入市级“大建设”项目调度
湖清则城美,湖污则城黯。
今年,合肥市专门编制了《合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制定考核办法,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以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为重点,编制不达标水体治理方案,开展网格化排查,完成水环境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等措施,确保水质改善直至稳定达标。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将参照浙江省慈溪市做法,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明确牵头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从市环保局、市建委等市直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统筹、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和考核等工作。
环巢湖治理前路依旧漫漫。今年,合肥市将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三五”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整治力度,促进水质持续好转。深入开展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环巢湖治理或纳入市级“大建设”项目调度。
同时,围绕小流域水质达标,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合肥将统筹安排点源、面源、内源污染防控工程,加快推进巢湖流域丰乐河、十五里河、白石天河等14个流域“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
在巢湖蓝藻防治上,合肥也制定了《巢湖蓝藻防控工作方案》,通过建设藻水分离港、配备移动式打捞设备等提高蓝藻应急防控能力,落实应急措施及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