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另辟蹊径 一带一路释放环保新机

   2016-05-03 中国环保在线 2710
核心提示:近年来,环保行业一直备受关注,环保公司面临诸多机遇,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政府对于环保的大力支持,使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

近年来,环保行业一直备受关注,环保公司面临诸多机遇,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政府对于环保的大力支持,使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疑都将是全球最大的环保市场。中国市场对于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海外并购将令国外先进环保理念和知识在国内的扩散效应加快,从而推动国内环保产业整体进步,一带一路也为环保业带来新机遇。

“最近连我都开始英语了,我现在每天早晨7点钟来,花一小时要学英语。”

在近日媒体见面会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指出,在环保走出去过程中,更主要的还是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

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环保走出去的道路更加畅通,也变得更加急迫,布局走出去战略,俨然成为很多国内环保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与2015年相比,环保企业更加热衷于海外并购。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以下简称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统计,仅一季度,环保领域就开展了6起对外收购,总额达128亿元,是去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多。

除了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环保企业的并购外,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环保企业加快对国际上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拓展,成为走出去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国内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项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走出去对于很多环保企业而言或许是新的选择。

另辟蹊径

相比一些传统产业的不景气,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一度商机爆棚。

连续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业界资深人士王洪春指出,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低价血拼,好像又回到几十年前,只不过这次拼的不是技术、产品,而是资金成本和在资本市场的对价。

“以前国企、央企和上市公司都不愿意做环保产业,我们就相当于野兔子,非常活跃。现在这些老虎们来了,很快就把我们这些野兔子吃了。”王洪春表示,当然,老虎和兔子还是可以共生的,但我们就只能为他们做一些配套而已,这样的竞争环境有失公平。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担心,产业过热,有可能让环保产业重蹈前几年光伏和风能的覆辙,整个行业投资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最终使得行业陷入长期低潮。

此外,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高潮已经过去,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电厂脱硫脱硝的处理率均已达到90%左右。大批资本进入,在规模有限的市场上跑马圈地,最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打价格战,掀起低价竞标之风。其后果就是扰乱整个环保市场,伤害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也会影响环境治理的效果。

面对渐入低潮的国内市场,很多企业不得不另辟捷径。“出海”,便是其中之一。

借“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显然,中国环保企业也有自己的时代机遇。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为环保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在大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中,沿线国家对环评的要求普遍较高。这将避免“污染转移”的问题,形成一条“绿色建设”之路,也将释放巨大的环保需求。

相对于业务上遭遇的问题,得益于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和日渐成熟的资本市场,目前海外优质环保标的并购成为了海外探索的一大亮点。从2014年开始,中国环保上市公司陆续开始抢滩国际市场。2015年,环保海外并购案例激增,资金额不断刷新,达200多亿元。这些并购促进了中外环保企业和技术的深度融合,还有助于中国环保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

据了解,赵笠钧近期还以“创造未来”为主题做了一次企业内部的战略演讲。他进一步从市场变化的角度指出,“走出去”将是中国环保行业的发展方向。他指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正以“供给侧改革”的形式,推动“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以期污染峰值提前到来。这意味着中国的污染治理市场将有一个巨大的变化,而发展的机遇就在海外。环保企业必须思考未来,“敢于去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

从赵笠钧的思考中,可以很好地看到中国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果不能有成为“世界最伟大的企业”的追求,或许就将像行业内流行的一个观点所说的,将成为“死掉”的大多数。

“海外购”可能存在风险

《境外投资环境报告》中指出,当前海外并购环境呈现五大趋势,包括经济复苏乏力带来海外并购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为海外并购增添长期动力;中国跨国公司乃至全球公司的崛起助推海外并购发展;国内外经济发展联动带来海外并购新商机;市场准入和法规环境略有改善。

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国内环保企业开始发力,陆续吞并国际大鳄。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迅速缩短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将对国内环保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国内环保企业多为新手上路,海外并购还需三思而后行。

中国智库近日发布的报告中建议,国内企业在进行国际并购前,要进行充分的前瞻性、科学性论证,认清并购产品是否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境外投资环境报告》也表示,海外并购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并购前的谈判环节、并购中的审批环节,以及并购后的经营过程都存在风险,既有并购双方的影响,也受当地政府监管的影响,还要考虑NGO、工会等的诸多因素。

此外,并购方与被并购者在文化磨合、团队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是否能够发生“良性化学反应”,公司的品牌形象、核心技术、经营理念是否能够符合当地“水土”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对此,专业人士指出,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固然是大力提升中国企业自身价值的良方妙计,但是并购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尤其是海外并购,还需企业且行且留心,避免因此在前进路上栽跟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