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家电对接互联网需重塑产品渠道与管理

   2016-05-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590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业正走在裂变的十字路口上。一方面因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过剩的产能需要有一个痛苦的去化过程。另

中国制造业正走在裂变的十字路口上。一方面因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过剩的产能需要有一个痛苦的去化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对优质制造业产品开始有了更高的需求。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行动中。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智能家居从2014年开始成为各大家电企业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战略,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逐渐从冷冰冰的硬件比拼向“集软件、硬件、内容、服务、运营于一体”的竞争模式转变,各种对原有旧商业模式的“破坏式创新”行为层出不穷,并在重新构筑行业竞争格局。

同时,在刚过去的2015年,国内智能硬件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资本竞相追捧,创业人才纷至沓来,各大巨头纷纷布局智能硬件产业,打造智能产业生态圈。然而,目前国内智能硬件仍然呈现很明显的碎片化,作为生态平台的凝聚力远未形成。显然,智能硬件产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厂商,开放共享自己的能力、数据,分工协作,实现平等、互联、开放的智能生态。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吹响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号角,智能家居与智能硬件只是其中一个缩影,管中窥豹,因智能化、品质化的需求,而走上自我革命,涅槃重生的将是全新的中国制造业。

作为传统产业的家电,2015年出现明显的下降。智能化改造是无可回避的选择。互联网之于家电,是单向度的冲击,还是多维度的融合,是近年来家电企业和专家共同探讨的话题。

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互联网对家电的影响,就是太透明了,家电多少钱,一打开手机就知道,价格变得非常敏感。但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竞争,我们做制造业的最重要的,是看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无论用什么方法去实现。我更愿意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平台,别人有别人的优势,尽管很多东西现在都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但无论怎么先进,一定要清楚家电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乌守保:我们认为互联网不能叫冲击,因为冲击就有一点颠覆的味道。互联网的确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促进,在某些方面让我们再进步和提升。第一个是用户至上,也就是消费者至上。以前可能我们离消费者很远,但互联网来了,我们不得不离消费者更近一些。第二个促进就是对产品的态度,也就是创新精神。以前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慢,三五年才换一台家电,但现在互联网来了,可能一年就要换两台,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创新精神和投入。第三个方面是运营的效果。以前家电的实体店经营有代理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分销商:一级分销、二级分销,最终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现在互联网一个环节就可以直接到消费者。以上这三个方面,都是互联网给家电带来的改变,也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蓝剑: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对华帝的挑战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渠道。大家都认为互联网就是电商,其实不是,互联网只是一个技术,包括京东、淘宝、天猫、华帝商场,包括国美、苏宁以及京东、阿里巴巴开设的乡镇门店,这些都是渠道。现在传统的渠道,为什么感觉到很痛苦?是因为以前太舒服了。之前只有两个渠道,企业的专卖店和国美、苏宁,现在渠道多了,就必然导致我们终端、实体门店人流减少,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改造我们的门店。这是一个挑战,就是渠道要拥抱互联网。其次是产品。互联网是一个后台技术,本来产品是一个非常冷冰冰的东西,但通过互联网以及后台植入技术,可以让产品活起来。最后是传统管理思维也需要向信息技术管理思维转变。我们要做O2O,这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互联网对于家电业的挑战,带来的是渠道、产品、管理三方面都要升级。

IBM大中华区电子行业总经理陈怀宇:互联网有狭义的互联网,有广义的互联网。一个消费互联网,加上工业互联网,这两个结合起来就是广义互联网,背景是客户和企业变成双透明。现在,客户在购买产品之前已有很多了解,但对于企业来说,仅了解消费互联网不够,还应该跨越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以客户为中心,接触、感知、理解、管理、服务到最后经营。我们了解消费者是什么?能否大概描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东西,我们需要洞察他们。互联网就是O2O。全渠道包括微信、大消费平台、门店、渠道商、自建网站、手机APP等等,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消费者,但你能否给他们相同的体验,能否用全渠道调整仓库,让它们得到很好的配合,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工业和产业结合度的逐渐深入,所有大数据80%不是来自于消费互联网,而是工业互联网。我们需要研究怎么把企业的大规模数据,在生产中沉淀的数据解放出来。这是厂商必须做的。

捕捉家电“智造”新风口

需求下滑,库存增加,所有家电企业都在试图寻找互联网时代的新出口。但工业4.0也好,智造2025也好,仍须从企业自我实际出发,想大跨越是没有捷径的。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蓝剑:家电智能化存在一个如何落地的问题。华帝是家传统企业,跟芯片以及一些智能厂商,包括我们自己用的一些芯片,之前没有连接。所以我们需要走出去,有了第一步才有基础。接下来,要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寻找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在与智能厂商联动的时候,会有海量的连接。华帝也在考虑,所有厨房终端做连接。现在所有企业都把屏幕放在冰箱上,或者嵌入在产品上,但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中央处理器屏幕,满足消费者在烹饪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华帝现在就在研究开发这方面的东西。

IBM大中华区电子行业总经理陈怀宇:中国制造业从2.0到4.0,中间有很多环节需要提升。所谓战略路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三方面:一个是客户感知。你到底把这个产品卖给谁,或者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是客户感知。客户的感知和企业形象,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第二个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原材料等等,需要有一个清晰认识。第三个,企业的战略市场是什么。此外值得提醒的是,还要结合企业实际,不能把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放在天上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先做好,比如说质量检查、产品管控过程中的库存问题,还有财务透明的问题,这些才是跟企业直接挂钩的,应该选择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

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乌守保:智能制造需要算投入产出,企业经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做任何投资决策都是错的。从美的经验来看,投资最大的就是资本化,未来投入最大的一定是在人才方面。建一个智能工厂很难,因为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但运行一个智能工厂更加难,因为需要有懂这方面的人才,既要有制造专业基础又要有系统思维,还要懂得智能工厂运营的人才。今后在智能工厂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可能跟现在的工作也不一样。在中国,目前大家更喜欢谈的是,自动化投了几个机器人,谈信息化就是搞两个系统,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谈人才。对我们来讲,人才是未来投入更大的领域,也是更大的难点。

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志高做智能一定会走合作的道路,但合作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做最核心也就是最难的部分,其次是合作方一定要比前人优秀,未来才可以一起走。同时人才就是企业生命,我一直认为七分管理、三分人,不同的人引导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要明白企业最终为谁服务,目标是什么,这些都要搞清楚。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