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北京送变电公司以技术创新支撑工程建设特高压建设进入高潮

   2016-05-05 国家电网报2570
核心提示: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器具和工法的创新在北京送变电公司是个传统。随着特高压建设进入高潮,这个传统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创新服务特高压建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器具和工法的创新在北京送变电公司是个传统。随着特高压建设进入高潮,这个传统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创新服务特高压建设。在北京送变电公司,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项目部管理人员,都在特高压建设中表现出敏锐的创新敏感性。

“我们这个试验项目叫‘特高压山地轻型轨道运输系统’,为了解决特高压建设中山地物料运输的问题。”在去往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线路8标段3S055号塔位的车上,北京送变电公司副总工程师郎福堂给我们讲解着即将进行的工地试验,“特高压施工中,钢管塔比较常见,单根塔材两三吨的常见,重的还有四五吨的,如果在山地施工,把塔材运到塔位很困难,现在比较成熟的方案是重型索道。这个轻型轨道车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把创新与施工融为一体

作为北京送变电公司工程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郎福堂早已把创新与工作融为一体,只要在施工现场发现施工难点,他就会想方设法解决。前段时间,他在特高压施工现场看到工人在十几米深的基坑中绑扎钢筋,觉得很不安全,就带领创新小组研发了“特高压深基坑升降作业平台”,为现场工人提供了既安全又便于操作的工具,受到现场操作人员的欢迎。“特高压山地轻型轨道运输系统”是郎福堂带领创新小组针对施工现场开发的又一创新项目。

车到3S055号塔施工现场,郎福堂带着我们来到轻型轨道车跟前。只见在塔材堆放地和塔位之间,有一道100多米长、坡度约25度的山坡,山坡上已铺好了一条轻型铁轨,运输车分为两段,中间由钢索连接。在坡顶设有牵引机,一旦开动牵引机,运输车便可向坡顶前进。

“别看这个装置简单,里面可有很多讲究。”郎福堂解释说,“比如短距离坡道铁轨的弯曲度怎么设置,用什么机构连接,怎样才能实现短距离大坡度爬升等,再比如用什么材料代替常规铁轨的枕木,怎么实现水平转向和垂直转向等。”

为了实现轻型铁轨运输塔材,输电技术专业出身的郎福堂学起了铁路运输知识。他千方百计打听到,同事的亲戚中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轨道工,便让同事带着多次登门拜访,向人家请教铁轨铺设经验,同时带领实验小组的同事反复试验。同事感慨地说:“别看这个项目简单,可已经把郎工锻炼成半个铁轨专家了。”

“轨道运输位于地面,安全性较强。再者它的运输能力强,如果需要,我们可以设计到运输能力为10吨甚至更大。”郎福堂对项目的优越性信心十足。

2吨重的塔材牢牢地固定在运输车上,料场的指挥人员向坡顶发出启动牵引车的信号,运输车缓缓启动,开始向坡顶前进。也许是组塔工地有些嘈杂,站在轨道车旁边,觉得它运行起来异常安静,只用了2分钟,1根2吨重的钢管塔材就稳稳地运到了坡顶。

“现在看实用没问题,但我们还得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可能隐藏的问题,然后完善。待成熟以后,我们还打算给它配上小机车头,这样就不用牵引机了。这个东西搞好了不光可在山地用,在河塘水网地区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既方便施工,又降低成本。”说起轻轨运输在特高压建设中的前景,郎福堂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施工一线的项目管理平台

“特高压建设中,不仅工器具需要创新,管理工具同样需要创新。现在微信这样的沟通平台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干工程自然也离不开,每个工程都会有好几个群,包括业主的、单位的、项目部的,如何依托这一沟通平台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值得深入研究。项目年轻人多,我们利用这个优势,自己开发了微信管理平台。”

蒙天特高压工程线路17标段项目经理黄新平介绍的是自己开发的、依托微信的项目管理平台。一开始,他们的平台功能很简单,只是想实现简单沟通,提高工作便捷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大家觉得这个平台在管理上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很多管理项目都可以加入到其中。于是,他们开始做起了加法,慢慢地,平台中的项目模块越来越多,管理功能越来越强大。仅从每个模块的名称,我们就能体会其功能之强大:项目信息、公告通知、进度查看、工程照片、设计变更、内部通知、工程资料、规程规范、邮箱和通讯录。

说到平台的管理能力,黄新平举了一个例子:施工进度数据是工程的关键数据,在铁塔组立阶段,施工进度可以用4个指标来衡量,包括场地协调、塔材到货、组立施工和最终完成。这4个指标信息由不同人员掌握,以往进度数据的核实,需要经过繁琐而又冗长的过程。如今,项目部通过微信管理平台将这一过程化繁为简:当施工队负责人需要根据场地协调以及塔材到货情况准备组塔施工时,只需登录管理平台的进度查看模块,便可清晰获得相关信息,不用像以往分别询问协调员和材料员,极大简化了沟通过程。同理,当施工队完成某基铁塔的组立,通过进度管理模块点击相应的塔位号,便可第一时间将进度完成情况传递回项目部。根据粗略统计,这一创新举措可将信息沟通整体效率提升10倍。

“现在,微信管理平台的效用已渗入整个项目的每一个角落。”黄新平欣慰地说。微信的使用是简单的,但能把简单的沟通工具变为管理“神器”,体现了新一代项目管理者的创新敏感度。

管理方式创新与工器具、工法创新的结合,仿佛给给如火如荼的特高压电力工程建设插上无形之翼,让施工更安全、更高效。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