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会议纪要:深化绿色经济变革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2016-05-05 溯本追袁聊环保微信2310
核心提示:会议要点:此届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紧扣政策和行业主题。我们认为环保行业变革正在深化,一带一路加速绿色产能输出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PPP搭配

会议要点:

此届“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紧扣政策和行业主题。我们认为环保行业变革正在深化,一带一路加速绿色产能输出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PPP搭配绿色金融撬动万亿治理市场,政策借环保助力供给侧改革;行业方面,VOCs的监测与治理、智慧环保、土壤修复、污泥治理等已在风口的子行业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一、国际绿色技术合作与开发共赢

主讲人:陈亮,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主任

1.我国2015年环保设备实现出口20%增长,“走出去”已成常态;

2.十二五期间环保技术研发、技术并购等进入前所未有活跃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交易额分别达到927亿元和544亿元。2012年起,环保企业实施超20个以技术为目的的海外并购;

3.绿色纲领,积极推进海水淡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合作,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的装备、技术与工程服务合作;

4.当前缺陷:缺乏目标国的投资环境、法律政策等信息,全产业链输出能力弱;缺少统一的产业海外发展战略,缺乏协调性;

5.一带一路中的环保:防止产能输出过程中同时输出污染;促进绿色产业借助一带一路更好的走出去。

二、构建绿色一带一路

主讲人: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

1.理念:绿色发展;

2.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沿线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球一半,贸易和外资依赖度大,具备较大经济发展空间,同时将带来环境压力。每年约80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主要在电力、道路、铁路、港口、管网等,均需要建立在绿色低碳基础上;

3.中国的责任和作用:中国在丝路地区的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占对外总比重的25%、20%、50%。主要出口机械、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未来对外投资仍将扩大,会通过政府引导、绿色金融、企业责任等方式发挥大国作用。

三、对话:构筑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对话人:肖学智(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宣群(广东省肇庆市副市长),张春霖(上海巴安水务董事长),张景志(桑德国际 CEO ),林郁文(上海太和水集团总裁 ),宋海农(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武(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一带一路过去主要是转移过剩产能。全球环境谈判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提出较高的环境门槛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入,因此想要获得强大的谈判力必须要做好环境工作。首先要在国内做好绿色化,才可以不把污染性的落后产能带往国外。政府政策法规标准上做好引导,把其他建设性的工作交给市场。

2.肇庆曾为两广总督府所在地,对一带一路、绿色环保有自身独特理解。规划5000亩环保产业园,启迪控股已经进入,未来会成为华南绿色一带一路重要城市。

3.巴安水务近年来调整业务结构,在海水淡化项目大力拓展。通过设立合伙人公司,吸引优秀人才进驻公司平台。成功收购KWI公司引进先进技术,未来将进一步借助一带一路和KWI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4.桑德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雄厚实力。桑德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走出国门,首先是设备出口,之后是技术和EPC的输出,不断加大对环保设施投入。走出去也是国际化能力提升的过程,尽管竞争激烈。建设、规范、技术、排放标准的不同会加大走出去难度;企业同时需要应对汇率变化风险,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5.博世科是广西第一家环保上市企业,做工业废水起家,现在已经开始涉及到了土壤修复,地处广西区位优势有望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实现技术输出。

6.兴源环境由装备开始,不断转型环境综合服务商,并购思路清晰。公司参与了较多的G20相关的环保项目。在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区占领了较大的市场。

7.威立雅到中国多年,带来的资金、技术并不是最重要,关键是深入了解并融合进入了中国的模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四、环保与供给侧改革

主讲人:侯雪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1.供给侧改革,实现生产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政府财政和社会成本最低化;

2.环保产业2008年以来年均增长18%,投资占GDP1.5%;

3.少关闭工厂,多整合兼并。

五、VOCs控制与第三方治理

主讲人:梁鹏,环保部工程评估中心书记总工

1.按照目前状态,十三五期间VOCs减排10%存在较大压力,实现有难度;

2.存在问题: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广、种类多、核算复杂、治理基础薄弱;缺陷和思路:管控模式待转变、顶层设计确实、管控起步阶段、工程化能力有限;

3.VOCs中外定义存在差异,新环保法进行重新规范,十三五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纳入排放总量控制,未来监管有望加强;

4.以石化行业、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为入口进行综合整治,其中石化行业要求2017年7月1日全面达到VOCs控制标准要求,2017年底较2014年减排30%。

5.控制方法:行业排查,推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加强有组织工艺废气治理,严格控制储存装卸损失。

6.排污费倒逼企业减排,排污企业更有动力引入相关环保机构进行治理;

7.管控思路:污染物定义、估算方法、排放申报、污染检测、石化行业综合整治方案;

六、对话,环境第三方治理——市场化专业化

对话人:赵笠钧,(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孙明华(苏伊士环境执行副总裁),王月淼(清新环境 监事会主席兼营销总监),韩小清(晓清环保董事长),赵晋灵(亿利资源集团总裁),申镇(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莲(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1.归结为一个方向来谈,供给侧改革关键是制度上的改革,第一方是污染企业,第二方是政府,如果政府监管到位本来不需要第三方。然而,由于政府和群众需要更专业的环保服务,第三方治理有存在的必要。过去执法不到位,如果按照美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则环境污染企业和政府部门将更有动力;

2.苏伊士过去在中国做了很多PPP类型项目。比如上海化工区,处理后统一达标统一排放。第三方治理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在于能否市场化,以及社会资本的准入条件。目前许多的央企和国企也在跨界进入第三方治理行业,虽然专业化程度较低,但有资源和资本优势。政府思路正在逐渐从买工程向买效果转变。

3.政府要做的主要分为三方面:法律方面明晰主体,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规范方面,独立和非独立第三方自由竞争,价格机制准入条件,监督服务;政策层面:财税补贴,投入成本增加后价格要同步提升。

4.晓清环保业务范围涵盖水、固废、新能源。从工业废水做起来,现在主要是BOT。固废做资源化,一个县每天三五百吨,运输半径50公里。民营企业需要谨慎拿单,不能像国企一样低价竞争。

5.第三方治理企业要有社会自任感,必须专业化。环境治理是非常复杂的工程,环保企业需要从竞争中寻求合作。

6.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好的低成本技术非常适合做运营,小的技术型公司在这一点上具备优势。

七、绿色信贷与环保金融服务

主讲人:杨斌,浦发银行投资银行总经理

1.绿色金融发展迅速,2014年末全国绿色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0%。

2.政策引领下体制机制优化(能效融资、赤道原则、碳交易)。创新驱动(能效项目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金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林权质押贷款、国际碳保理融资),技术领先(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内部培训),强强联合(国际合作不断提升)。

3.从事绿色金融较多的机构包括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国开发署、亚洲开发银行,浦发是国内唯一和上述银行合作的金融机构。

4.项目实施PPP化。环保类PPP数量占比44%,投资额占比22%。浦发在总行层面成立PPP团队,实现全国覆盖。

5.多元化融资需求,期限、成本、方式。浦发今年在国内发了350亿金融债,未来将投入绿色环保产业。

八、PPP发展之路

主讲人:逯元堂,环保部规划院PPP 中心主任

1.PPP发展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但由于环保的公益性强,缺乏完善的收费机制,PPP在发展起来仍存在一些困难,且个别地方政府对于PPP融资认识不全面;

2.创新投资回报机制是难点和核心。具体包括: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整合(厂网一体、供排水一体),资源组合开发(土地旅游农业),区域项目打包等。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3.加强项目储备是提高项目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希望成熟度高、基础条件好的项目尽快实施,而环境治理效果导向下较差的PPP项目关注少、难落地,因此政府的甲方思维决定了PPP项目的成败;

九、对话,环保投融资——模式创新与资本并购

对话人:李力(北控水务集团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王天义(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友谊(万邦达副总裁),李安民(久银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 ),程峰(兴业银行总行环境金融部副处长)

1.政策大力推进下环保行业的需求被极大激发,大气、水、土三个行动计划明确了环保行业的投资思路,政府重视度提升。

2.过去融资存在问题:付费者和受益者分离,付费者没有购买好东西的冲动,很难达到良性循环。

3.发展方向: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末端处理向前端发展。

4.水治理是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太和水专注污染水体治理,治理后水质清澈,可与地方政府合作拓展旅游业或进行养殖业,周边土地会有增值。

5.海外收购,未来的方向主要是欧洲尤其是德国,关键是细分领域核心技术,不过需要理顺收款模式;

6.银行融资主要是看环保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对于PPP项目,是否能够长期的与政府合作下去是主要关注点。

十、互联网+智慧环保——环境大数据与绿色产品

主讲人:林宣雄,西安交大长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大数据发展战略。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推动第三次信息化革命。

2.生态环境大数据认识。生态环境大数据方案在2016年3月7日发布。一个架构(一机制、二体系、三平台),三个目标(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服务便民化),六项任务(数据整合、宏观决策、环境监管、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地方试点),五个应用(环评、监测、应急、网站、执法)。

3.大数据构成。环保部门+相关部门+互联网=生态环境大数据

4.生态环境大数据行动。建设环保云平台,1+1+N模式,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工作机制,建立统一运维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

十一、环境质量改善与环境公共产品供给

主讲人:吴舜泽,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1.我国当前环境状况主要特征:容量超载、质量较差、稳中趋好,用较低的收入解决较为复杂的环境问题。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按照当前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经济发展预判,我国环境质量改善进度滞后经济发展20年,预计2020年难以全面达标,2030年可基本达标。

3.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未来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群众对环境需求将提升,矛盾将成为日益增长的环境公共服务需求与之后的供给之间的矛盾。

4.国家确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十三五首次将环境质量列入约束性指标。未来实现路径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国,通过20年的时间实现阶梯式达标。

5.未来的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绿色小康社会。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