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物联网予未来城市以“智慧”

   2016-05-11 工业电气网2220
核心提示:为满足绿色环保、智能控制的迫切需求,北京市中关村软件园部署实施了由网络设备、无线传感器、照明及控制设备、楼宇空调控制设备、智能电表等

为满足绿色环保、智能控制的迫切需求,北京市中关村软件园部署实施了由网络设备、无线传感器、照明及控制设备、楼宇空调控制设备、智能电表等所集成的代表当前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物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它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变成生活中可以触摸、可以运用的新技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和创新,它还将不断催生出新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组织形态和发展模式。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使物联网应运而生。物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市场乐观,虽然成熟度有待提高,但可以预见其未来在行业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在近日举办的2011中关村物联网与ZigBee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物联网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影响其成熟度的主要原因。随着物联网在行业应用方面的不断丰富,具有创新意义的应用解决方案将层出不穷,物联网服务的深度和高度不断提升,必将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国际ZigBee联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本届论坛,广邀ZigBee联盟的十余位国际专家和多位国内物联网产业专家、物联网业内人士出席,就物联网和ZigBee产业的技术标准发展、新兴技术在智能能源、智能建筑、家庭和医疗零售业、城市信息化领域的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未来,我们跟环境的互动性将会进一步增强,这种互动性可能我们今天不会想象得到。”ZigBee联盟主席Bob Heile在论坛上说,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变成现实,物联网(未来甚至不再称作物联网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不能预测的场景,但肯定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引领信息化新潮流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从传感器技术到通信网络技术,包括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等不同领域,无疑是跨学科综合应用的又一典型代表。目前,业界虽然对于物联网有着种种令人遐想的解读,但仍无法改变其处于感知层面的事实,例如“感知中国”、“智慧中国”等概念,既庞大、无所不包,又仅仅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阶段。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等通讯网络的基础延伸而来的概念。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既包括身份、声音、位置、图象等的感知,也包括数据传输所需要的各种通讯设备。物联网可预见的强大的感知能力,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几乎无所不在的感知能力,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得以充分运用。同方股份公司物联网应用产业部技术总监胡军认为,在城市的建设、转型、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综合的解决方案,物联网正是现有技术发展的产物。“通过应用物联网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展开试点应用,通过技术和专业性的积累,先易后难,将逐步提升城市的智能化和管理水平。”胡军在论坛上说。智慧城市是以无线宽带网络为基础,以智慧产业高端发展为途径,智慧服务高度发达的城市模式,是面向未来构筑的全新城市形态,它能让城市的运作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和绿色。其中,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为城市各类的物联网接入,跨部门、跨地域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支撑。例如基于网格化和部件化的数字城市管理,通过各种物联网的智能设备,将身份感知、状态感知和位置感知融为一体,使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有效感知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胡军表示,随着城市中的感知信息越来越庞大,在面向多样性的应用和业务管理时,将涉及不同网络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实现物联网横向整合的基础上打造公共的物联网基础平台,并依托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将形成真正的城市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所谓智慧城市,需要在城市基础建设中植入“智慧”的理念。IBM曾指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并实现普遍连接,从而形成物联网。物联网在城市铺开,其应用形成燎原之势,必须借助其他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智能电网,它不仅意味着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更意味着将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拥有大量的先进技术,而物联网技术将占据重要份额。无论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智能电网,还是智能交通、物流,物联网正加速向各个社会领域、行业推进,已成为实现城市智能化、智慧化的不二选择。标准突围物联网应用非常广泛,甚至无所不在,但在我国却面临着无从入手的困局。北京赛西科技公司张晖博士在论坛上介绍,在物联网的产业比较过程中,标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标准可以统一物联网的技术体制,规范其技术设施,使不同的系统之间达到互操作,因此中国的物联网产业需要在标准化方面取得突破。张晖分析指出,当前物联网的标准制定工作仍面临一些障碍。首先,现在国际化的标准化组织之间缺少沟通,导致中国在物联网的国家基础标准制定上难以与国际接轨。以传感网为例,目前传感网的各种国际标准都是不同组织机构为不同的应用而制定的,尚未经过系统化和组织化,仍然处在技术标准制定的初期阶段。其次,物联网涉及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标准复杂多样,国内制订的很多标准互不兼容。当前,物联网的部分应用建设已经陆续展开,各个标准组织进行了不同广度和深度的示范应用,但缺乏统一有效的指导。这成为推进标准编订工作的又一大障碍。张晖认为,由于应用和标准的不一致,降低了应用中的互动性,从而阻碍了物联网的产业大规模发展。

目前,国际上对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已形成共识,即物联网由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其中感知层主要包括传感器的一些应用,网络层主要涉及现在的移动通信网、行业网,应用层可以划分为一些子层和相应的服务层,主要包括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