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以“煤电一体化”促煤炭企业转型脱困

   2016-05-11 重庆日报3810
核心提示:自2015年以来,由于能源价格下调,国内众多煤炭企业机制固化、技术落后、冗员过多的短板暴露,营收下跌,企业受困,煤企犹如跌入寒冬。在这样

自2015年以来,由于能源价格下调,国内众多煤炭企业机制固化、技术落后、冗员过多的短板暴露,营收下跌,企业受困,煤企犹如跌入“寒冬”。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拥有产能37对煤炭生产矿井的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能源集团)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产,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集团以“煤电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引导增量,直接带动了集团整体经营的提质增效升级。

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推动“四化”改造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当前全国煤炭需求仅为40亿吨,但产能高达50亿吨,这也意味着产能过剩情况严重。

“在重庆,煤炭企业普遍还存在矿井赋存条件差、开采效率低、煤质含硫高、开采成本高、煤企亏损大的状况,形势更为严峻。”重庆能源集团董事长冯跃谈到,在2013年,从煤炭市场需求减弱和价格下降中,能源集团便感受到危机将至,“去产能调结构”战略即纳入工作议程。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2014年,能源集团制定了旗下煤炭企业2015年—2017年脱困转型升级方案,计划第一轮关闭17个煤矿、5个小火电厂,停建2个煤矿,缓建2个煤矿,分流减员2.5万人。

2015年初,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能源集团脱困转型方案。能源集团痛下决心,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和无效资产,削减冗员,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对于资源较好、有条件的煤矿,能源集团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专业化为抓手,推动“四化”改造,力争采煤掘进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井下通风、供电、排水系统全部自动化;在煤矿管理上实现信息化;对小而全的煤矿进行专业化整合,煤矿只保留采煤这一核心业务,其它的瓦斯治理、掘进、设备维修从煤矿业务中剥离;在矿业公司探索建立专业化公司,内部实现市场化服务。

在市国资委的支持下,截至2015年底,重庆能源集团已关停能耗较高、排放难达标的12对矿井、2个小火电厂,减少煤炭产能320万吨,集团煤炭企业职工人数由2014年初的6.2万人减至4.1万人。

通过对存量煤矿的优化。目前,集团已有7对矿井实现100%综采,2对矿井实现综掘,原煤全员工效比2014年提高18%,产能减少与煤矿改造均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以“煤电一体化”为突破口 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12月30日,新加坡能源巨头胜科工业集团投资9亿多元,与重庆能源集团旗下重庆松藻煤电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在安稳电厂共同投资扩建2台装机均为66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胜科工业拥有49%的股权,正式进军重庆能源领域。

该项目按照坑口电厂和“煤电一体化”方式建设,变运煤为输电,发挥了坑口电站燃料供应保障及时、运输成本低、抗事故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

按照目前一吨煤运输成本约60到70元计算,该厂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约2亿元,两台机组投产后,将为重庆新增132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年产值可达30亿元。

按照“主业做优做强、技术先进可靠、效益优先、资金匹配方案落实”的投资原则,能源集团以引导增量、做大增量为目标,还促成了旗下天府矿业公司与澳大利亚哈普合成气公司合作,对地下煤炭进行气化后输送到地面综合利用;促成中梁山煤电气公司与中节能公司合资成立中节能(重庆)清洁煤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煤层气抽采和煤炭气化一体化项目。多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实现了对矿区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引进胜科工业、哈普合成气公司等技术、资金、管理“三优”战略合作伙伴,能源集团解决了自身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不足,同时,通过股权多元化,集团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的红线约束,加上需求增长放缓与产能严重过剩的双重压力,倒逼煤炭行业必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冯跃介绍,2015年,在全国煤炭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能源集团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均逆势增长,这得益于集团在煤炭、燃气、商贸物流、物资公司等板块推进的全面改革。“可以说,改革红利对冲了部分市场减利,这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他表示,下一步,集团将加快改革步伐,向能源生产与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型发展。

(文/陈磊 图片由重庆能源集团提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