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结构调整,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已经迫在眉睫。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节能环保产业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经济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传统产业严重过剩。从一些数据分析,如PPI连续40几个月同比下降,PMI指数较长时期处于荣枯线上下波动,可以看出,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弱化。除了数据的体现,在座的各位也能够直接感受到这种变化趋势。
同时,资源环境不堪重负,随着雾霾、PM2.5、气候变化等热门词汇频繁出现在媒体和公众视线中,凸显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因此,在我们挖掘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再次认识和评价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意义十分必要和重要。作为多年在这个领域耕耘的企业负责人,切身体会到节能环保产业正是新阶段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机遇,同时也能给广大国民带来新的福祉,它具有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综合效应和效益,弥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是“十三五”乃至更长发展时期的新动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渴望享受和煦的阳光,喝上甘甜的清泉,但这些已经成为奢望,对蓝天的渴望难道只能靠“刮大风”吗?
具体分析,在稳增长方面,例如,我国每年生活垃圾排放量近5亿吨,堆存量已达80亿吨,占地80多万亩。随着城镇化继续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活垃圾排放量必然呈长期增长趋势,大致保持5-8%的增速。据最新统计,作为当前城镇生活垃圾重要的处理方式,截至2014年底,我国每年通过焚烧方式处理的垃圾量为5330万吨,仅占生活垃圾产量的10%。如果全部达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需要再建1500个中等处理能力的垃圾发电厂,投资规模高达6千亿。除此之外,必将还有大量新领域的市场空间被释放,比如流域治理、土壤修复、VOC(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组研究,2015至2030年用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的投资需求将达到70.1万亿元。
在调结构方面,据我们测算,“十三五”期间仅在节能改造方面需要的投资就达到1.2万亿元,由此可增加装备制造业产值7000亿元左右。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设计、规划、咨询、集成、总包、维护、管理、运营、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服务业,逐渐形成市场中一支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力量,也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惠民生方面,除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前述垃圾发电厂为例,便可以直接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这还不包括如集运、研发、制造等配套系统的就业。
二、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
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迈入“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发展的新纪元。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总结和思考。
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看,“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指导性文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当下,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涵盖了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服务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部分细分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向好,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大部分装备产品实现了国产化。
从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问题看,一是产业集中度还较低。我国节能环保企业的现状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管理差、竞争力弱,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二是发展政策环境不完善。当前,节能减排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市场化手段不足。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还需要引进,企业自主节能环保技术体系不完善,产品技术含量低。四是市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行业垄断、恶性竞争、地方保护导致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非常普遍。五是现有财税政策缺乏系统性,部分政策优惠力度有限,政策的持续性、精准度差。融资难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合同环境服务、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因为风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无法快速获得资金。
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未来看,打破传统观念,用新理念引领新模式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消费观念,传统的习惯思维还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行为,必须开启全新的思维状态和发展模式,主要推进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推动;二是制度创新,加强监管执法,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激发节能环保产业潜力;三是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落实绿色信贷机制,设立专业性的绿色银行,在推动绿色信贷的同时,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交易等多种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四是财税创新,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产业,探索税收支持政策;五是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构建产业服务体系,培育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三、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建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让我们这些长期从事节能环保工作的企业负责人感到无比振奋,下面我提几条具体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为节能环保产业拓展更大空间。尽快提高和落实环境标准、强化和完善能效能耗标准,倒逼节能环保产品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升级,促进全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比如: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统计核算体系的落实;加快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修订提高重点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运行环境,培育市场有效需求,激发市场活力。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正常运行需要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能源、资源、环境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信号导向机制;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延伸机制;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第三方监测机制和服务体系;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技术准入许可机制等。
(三)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先进的技术必然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我们的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上,总体上相差大致十五年左右。因此,技术创新能力将决定节能环保产业的未来。要加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化公司,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快速发展。
在不久前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全球195个国家达成历史性减排协议,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就气候问题达成一致,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中国承诺就是中国行动,这是艰巨的挑战,也是伟大的目标,在这个绿色转型过程中,节能环保产业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备注:
作者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