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王传福:做电动车就是为了争口气

   2016-05-24 《环球人物》杂志3490
核心提示:采访王传福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多。在比亚迪新产品发布会的后台,休息室门口站着两位健硕而冷峻的黑衣保安。工作人员沟通后,他们打开一道口,让

采访王传福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多。在比亚迪新产品发布会的后台,休息室门口站着两位健硕而冷峻的黑衣保安。工作人员沟通后,他们打开一道口,让《环球人物》记者进去,大门迅速关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21点30分,王传福准时出现。黑色西装、无框眼镜,脸上带着他一贯的神情——不喜不嗔。但他一进来,室内就笼罩上了一种无形的气场。面对记者,王传福言简意赅,但显然更偏爱专业性问题,不假思索就能给出答案,让记者不禁想起他“技术狂人”的外号。对于敏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问题,他也没有回避,甚至微笑着点了一下头,“谢谢你问这个”。采访过半时,陪同的高管偷偷打了个哈欠,而王传福除了偶尔看一下手机外,从始至终都没有游移过目光。

看重“迪粉”的影响力

由于是最新车型“王朝”系列的发布会,《环球人物》记者在现场见到了大批比亚迪和王传福的粉丝。就像苹果产品的追随者被称为“果粉”一样,比亚迪的支持者被称为“迪粉”,王传福是他们的偶像。

一位大学生“迪粉”告诉记者,他们在论坛上喜欢把王传福称为“老王”,虽然现实中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我们希望民族汽车品牌能够迅速成长,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老王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对于“迪粉”而言,有王传福出现的发布会就像一次大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互相交流心得,还可以目睹“老王”的风采。

外界对于某些“迪粉”的狂热颇有微词,将其类比为追星族,甚至“脑残粉”,但王传福十分看重粉丝的影响力。据内部人士介绍,比亚迪有专门的团队对接粉丝,组织活动、收集建议。王传福还参加了首届“迪粉大会”,并不断邀请粉丝代表出席公司活动,作为嘉宾发言。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这些铁杆支持者:“我们陷入困境时,他们给我们打气撑腰,出谋划策;网络上有对我们的不公正言论时,他们不遗余力地与对方辩论;我们有了问题,他们也不是一味护短,经常批评和提醒。”

在崇拜者眼中,王传福或许带着某种神秘气息,但在内部人士来看,“老王”在公司出现时跟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区别。比亚迪的员工对记者透露,王传福通常是一大早开车来上班,在大楼里工作一整天,饿了就去食堂吃饭。不过,他一般都是在大家吃完之后才去,“人不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地吃”。

在这种时候,没有人会上前打扰。众所周知,王传福是一位典型的工科男,对技术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痴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王传福不喜欢被人打断思路,相比于社交活动和应酬,他更喜欢和科研人员待在一起。

有人曾说,王传福的存在打破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不重视技术的形象。他创建比亚迪的时候,绝大多数内地企业还作为“世界工厂”的一颗螺丝钉,用廉价劳动力换取微薄的利润。王传福却很快跨越了这个阶段,组织起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团队。

“他信赖年轻的工程师胜过资深的欧美技术专家,他认为什么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他觉得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内部人士这样评价。

王传福认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技术恐惧症”是被外国对手吓出来的:“他们不断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王传福从来不信这一套,在追随者眼中,这就是“老王”最大的魅力。

“老王卖瓜”背后是6万销量

“这些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电动汽车?在不同的场合,我的回答可能有很多个版本,但现在我想说,是为了骨气,为中国汽车行业在世界上争口气。”王传福对记者说。今年他正好50岁,弹指间,由他一手缔造的比亚迪也已经步入成年期。

对于企业家来说,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王传福却总想赶在时代前面。上世纪90年代初,砖头似的“大哥大”手机卖到两三万元一部,当时还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的王传福断定,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这正是他研究多年的领域。1995年,他辞职下海,从做房地产的表哥手中借到250万元,在深圳创建了比亚迪。

当时充电电池行业95%以上是日本企业的天下,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给了王传福一个绝佳的机会。凭借低廉的成本和高性价比,比亚迪开始成为世界大品牌的首选供应商,松下、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先后与其合作。到2008年,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企业。

“电池大王”的称号并不能让王传福满足。早在2003年,他就规划了更大的版图——造汽车。相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很多人将此视为疯狂之举,而王传福的回应是:“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通过拆解和研究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王传福率领的团队迅速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当外界还在评论这种制造模式“简单粗暴”时,比亚迪已经突破传统的燃油动力,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过去几年中,虽然外界质疑声不断出现,但王传福总能一一化解,带领比亚迪实现“过山车”式的发展。

“搞自主品牌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王传福说,“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而是你缺少勇气。”与此相配的,还有他的傲气。无论业内外,王传福都被视作一位“狂人”,这不仅是指他对技术的狂热追求,更是指他毫不掩饰的豪言壮语和“野心”。

2013年,特斯拉风头正劲时,王传福公开表示“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结果被不少人抨击。2014年,他再次语出惊人:“未来比亚迪90%的车型都将装配双擎双模技术,到时百公里加速时间超过7秒的都不叫车!”

有人调侃王传福是“老王卖瓜”,但这些豪言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作为一名企业家的中国梦,正如比亚迪经常被他解读为“Build Your Dreams”(成就你的梦想)。

2015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比亚迪也以6.17万辆的销量,第一次摘得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桂冠,全球市场占有率约11%。在销售数据面前,王传福并不介意外界的负面评价:“进入汽车行业13年来,我们有过艰难、想放弃的时候,有过迷茫和困惑。但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靠在网络上的唇枪舌剑,而是用领先的技术、一流的品质,以及良好的业绩,使不公正的言论不攻自破。”

“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目前,王传福的事业重心都在电动汽车的研发上。两年前,比亚迪提出了新能源车“7+4”战略:“7”代表七大常规领域,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私家车等;“4”代表四大特殊领域——仓储、矿山、机场、港口。王传福的目标是,要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搞定”。听起来又是一个梦想,他却信心十足。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来。前年先从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开始;去年增加了道路客运、环卫车等4个领域;今年计划进一步覆盖机场、港口、矿山,做到新能源汽车全市场覆盖,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王传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可以像使用手机一样使用汽车。新能源车不仅是一个出行工具,还将是一个交互设备、一个虚拟秘书,甚至一个赚钱利器。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汽车智能系统可以对车主的不良驾驶习惯提出改善意见,还能为车主定制喜欢的动力模式。此外,比亚迪也正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王传福对此十分看好,他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应用、智能驾驶、辅助导航等一系列“黑科技”将层出不穷。“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保持领先优势。无人驾驶技术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储备,一旦市场成熟,一定会最先推出。”

对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格局,王传福在乐观中有强烈的危机感:“从这几年发展的情况看,中国在起步阶段总体不错,但未来的几年将非常关键,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现在是新能源车百年一遇的爆发期,我认为将持续3—5年的高速成长。企业销量必须成倍增长,否则会跟不上队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蛋糕的做大,行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入残酷的洗牌阶段。我现在每天都在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正因如此,新能源汽车的骗补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此前比亚迪也陷入了负面传闻。王传福对记者表示,国家支持新能源的政策没有改变,从基础建设到配套措施都在加大力度,有条不紊地推进。“当然,骗补是国家要严厉打击的。政府应该把企业发展的环境治理好,一切违法行为要严惩不贷。我们作为在A股上市的公司,会坚持依法经营,坚守企业责任。”

在王传福看来,体制成就市场,市场成就企业,企业成就企业家。他把新能源产业类比于高铁:“中国高铁是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才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新能源产业也一样,体制优势推动行业发展,政府将是启动新能源市场的推手。我相信,未来肯定有比欧美一流企业更大、更优秀的中国企业出现。”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