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治理技术有待改进

   2016-05-26 中地集团 3130
核心提示:2016年4月,常州外国语学校因选址紧邻‘毒地’,导致学生频繁出现淋巴结肿大、血液指标异常等异常症状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

2016年4月,“常州外国语学校因选址紧邻‘毒地’,导致学生频繁出现淋巴结肿大、血液指标异常等异常症状”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因土壤污染导致产生“镉大米”这一事件同样引发热议,土壤污染问题的解决亟须提上日程。本文从我国土壤污染情况、污染源、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供大家参考。

1土壤污染问题

(1)、土壤污染史

建国初期,我国受前苏联粗放式发展模式影响,不太重视土壤污染问题。20世纪70年代,虽然提出要设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经济优先发展的原则、认识上的不重视、在土壤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在管理制度上还设立了“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等“先污染后治理”的管理模式,使得土壤污染问题不断积累。

(2)、全国土壤污染情况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展开首次调查,并于2014年4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从区位采样点分布来看,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超标占36.3%,工业废弃地点位超标占34.9%,采矿区点位超标占33.4%,工业园区点位超标占29.4%,污水灌溉区点位超标占26.4%,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点位超标占21.3%,干线公路两侧点位超标占20.3%。

从污染分布范围来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从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结果来看,耕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其后果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以轻度污染为主,污染物主要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在10-11%左右。

2土壤污染的来源分析

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如常外“毒地”的污染来源就是重污染企业引起,“镉大米”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由于企业污水的排放导致灌溉区域水源污染;另一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高也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如石灰岩、喀斯特地区,在风化过程中释放的重金属富集于土壤而引发土壤污染。

3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为解决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峻这一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污染整治工作。

行政管理方面,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水污染防治目标;在2016年4月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透露,2016年将出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工作开展方面,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选择浙江台州、湖北大冶、湖南石门、广东韶关、广西环江和贵州铜仁等地实施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项目。

2015年7月,环境保护部在京主持召开“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推进会”和“国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启动会”,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和国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土壤治理技术方面,我国通过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自身特点,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目前可实现工程修复、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等技术。工程修复主要是通过换土、去表土、客土回填、深耕翻土等方式实现污染物减少;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实现污染物钝化,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使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得以减少或去除;联合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多种的修复方法实现土壤的修复。

4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有待改进

随着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行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即将出台,治理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土壤污染治理的相关技术在未来的工作中仍需不断改进。

(1)、明确土壤污染治理评价标准

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如何评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虽然我国制定发布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术语》等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但是这5个标准只是技术体系标准,未规定相关管理要求,也未涉及土壤修复的质量标准,因此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土壤污染治理评价标准。

(2)、改进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治理过程。受欧美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各国污染事件频发,欧美各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纷纷投入巨资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才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现场修复技术与工程实践经验。而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起步较慢,人员、技术和装备处于初期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或应用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比较缺乏,特别是经济、安全的原地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少之又少。因此,需要在借鉴各国土壤污染修复先进有效的技术基础上,探索出符合各地区不同土壤污染状况条件下的经济、安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3)、落实土壤污染修复资金来源

土壤污染修复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资金量大。日本富山县政府为了治理镉污染,从1977年开始对约1500公顷农用地进行大规模治理,到2010年全部完成止,历时30多年,共投入了407亿日元。目前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区正在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将对核心区近8000亩砷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修复,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治理方案,修复工程预算为13.5亿元。可见土壤污染治理耗时长,资金需求量大,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因此,土壤污染修复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落实土壤污染修复资金来源。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