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美专家共议水生态修复 创新覆盖技术破解淤泥难题

   2016-05-26 南方日报1870
核心提示:对于东莞乃至珠三角绝大多数城市管理者而言,内河涌整治过程中的河床淤泥处理一直是老大难,然而,类似的情况在美国却已不再是问题。5月25日,

对于东莞乃至珠三角绝大多数城市管理者而言,内河涌整治过程中的河床淤泥处理一直是老大难,然而,类似的情况在美国却已不再是问题。

5月25日,首届“中美水生态修复技术展示交流会”在东莞会展国际酒店举办,100多家中美企业、总计约180名中美两国环保业界的专家和企业家共聚一堂,共议珠三角的水生态修复和治理。期间,由美国带来的一项覆盖式河床修复淤泥处理技术,引起在座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中美联手促进水环境改善

“自2016年起,珠三角区域各城镇每年整治一条以上黑臭河涌,到2017年底,广州、深圳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地级市建成区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珠三角水域污染严重,治理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尤其是东莞,地处珠三角腹地,工业发达,河网交错密布,水生态修复难度极高。”

交流会刚开始,活动主办方之一,中以产业园(即国际水谷)总经理助理刘文峰便直指珠三角地区正面临水生态污染修复的严峻局面。该负责人说,美国在河道水生态修复上拥有全球最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以广东省“水十条”为契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联合东莞市环保产业协会,共同在东莞举办“2016中美水生态修复技术展示交流会”,旨在将全球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引进到国内,用于支持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的水环境改善。

刘文峰介绍说,中以产业园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全国四大中以合作区域之一,同时也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自2012年启动建设以来,在水处理产业集聚、环保产业对接上已取得瞩目的成效,先后成功举办过珠三角水处理创新技术交流会、挪威水处理技术交流会等重要会议。目前,他们正在以中以水处理合作为起点,逐步扩展至中美、中韩、中日、中澳、中德等国别水处理技术合作,本次会议是国际水谷打造“大国际合作”的重要一环。

覆盖处理成本可减少一半以上

MIT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知名环保企业,在水生修复上拥有独特的技术。MIT亚洲区销售总监吴錞渝介绍说,美国遇到的水污染命题比中国早了数十年,因此在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技术。

以河床修复为例,目前对于国内大多数城市而言,在众多内河涌的污染整治过程中,河床上沉积的大量淤泥如何处理,是让城市管理者犯难的普遍问题,按照国内目前的主流做法,是将大量的淤泥从河床挖出来,然后送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异地无害化处理。但吴錞渝指出,这种做法往往投入巨大,很多地方政府难以负担,而且在异地处理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运输泄漏或者处置不当造成二次污染,这也是很多人所担心的。而MIT经过多年的研究研发出一种特殊薄膜材料,能够通过原地覆盖的方式解决河床淤泥处理难题,而且处理成本将大幅降低,可以较原有处理方式减少一半以上。

“有没有成功应用案例?”“淤泥覆盖住怎么保证不会漏出来?”“整个污染修复周期要多长时间”……吴錞渝介绍的创新技术随后成为参会者的关注焦点,在现场互动环节,大家纷纷抛来心中的疑问和关注话题。

对此,吴錞渝以在美国密歇根湖的应用案例回应称,他们会根据不同河床的污染程度以及资金投入承担能力设计给出不同寿命的薄膜覆盖方案,这种薄膜是一种特殊材料制成,有机物碰到就会吸附上去,水分子则可以穿过,因此不存在担心泄漏的问题。至于修复周期,吴錞渝坦言,谨慎来讲,到每一条新内河涌,他们都会先小范围试验一至两年时间,在确定方案可行后便可全面应用。

吴錞渝还透露,东莞是该技术从美国引进中国的首站,之所以之前没有引入中国,是因为这一技术要实现长远成效,必须先完成对河道沿岸污染面源的有效监管,避免后来增加的污染给薄膜造成破坏,而东莞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污染面源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有力的管控,这也让他们看好东莞的应用前景。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