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瑞典的企业格朗吉斯对碳市场概念并不陌生。
作为北欧企业,格朗吉斯的欧洲工厂就参加欧盟碳市场,经历了这个世界最大碳市场的发展和起伏。
不过,对于被上海碳交易试点纳入的格朗吉斯铝业(上海)有限公司来说,国内碳市场试点全新的规则和价格仍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能有更公平的分配方式和更有效的价格,是格朗吉斯在上海碳市场中关注的焦点。
“对于像我们这样已经进行过节能改造的企业来说,采用历史法分配并不合理,会造成‘鞭打快马’的情况。”负责格朗吉斯碳排放管理的公用事业经理陆云说。虽然格朗吉斯在今年单位能耗得以下降,但由于总产量上升,碳排放仍然超出了配额量,成为了碳市场的买方。
陆云所在的公用事业部负责格朗吉斯上海工厂的水、电、气、厂房、消防、安保等各项工作,因为碳排放与能源消耗挂钩,因此参与碳市场也成为了陆云的一项新工作。
“我平时也会关注碳市场价格走势,但是目前的价格没有参照。能不能计算出来一吨碳如果排放出去,再补集与封存的成本是多少?有了类似的参照,企业才好确定价格,”陆云称。
履约期临近买碳价高
流程上是我明确购买需求后,先和总经理做一些沟通。
问:格朗吉斯应对碳市场的人事安排和管理流程是怎样的?
陆云:因为我本人是负责能源的,因此碳排放管理主要是由我执行,包括对接核查机构等,排放情况我会随时汇报给我们的技术经理,而碳交易情况我是直接向总经理汇报,汇报通过之后财务经理来负责具体的交易,但也是以履约为目的,而不是买进卖出。
流程上是我明确购买需求后,会先和总经理做一些沟通,随后在我们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里面提交申请,包括数量和价格的大致范围,随后财务完成购买,把配额从交易账户转到履约账户,我再完成最终履约,同时对实际履约购碳费用进行决算,完成报销流程。
问:你们是如何了解碳交易的?
陆云:刚开始的确不了解,也是启动的时候通过行业协会和上海的碳交易试点办沟通了解的,也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因为我们就是用电用气,也没有过程排放,比较常规性。我参加了不下七八次的座谈,在调研的时候也提了很多问题。我们的领导层因为也知道欧洲的情况,所以对这件事比较了解。财务具体也不复杂,学习系统的使用就可以了。
问:有和你们欧洲的同事交流过相关经验吗?
陆云:分享的比较少。因为我们在欧洲的工厂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基本上排放比较固定,没有多的也没有少的,所以经验也不多。
问:你们今年的履约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
陆云:大概在截止期前一周,一次性购买完全部需要的碳,直接买好碳就履约了。
问:没有分批购买的计划?
陆云:因为这也是第一次买,没有很多的经验。同时我们公司更改过一次名字,因此银行各种账户也要有一些手续,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开户完成得比较迟。不过第一天开好户第二天就完成交易,接了一个卖单。当然买的迟相对价格高一些,这个也没有办法。
问:那明年是否会考虑提早购买或者分批购买?
陆云:这个看财务那边的安排,应该会做出考虑。
前期项目年减排八千吨标煤
明后年碳排放总量会增加一些。
问:格朗吉斯的主要排放来源是什么?
陆云:我们的排放主要是用电和天然气,叉车用很少的两百多吨柴油。
问:平时如何监测企业排放情况?
陆云:我们有一个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把全厂300多个电表的情况全部汇总,再通过通讯手段传到电脑上,还有一个专门的人员进行排放统计,因此现在每时每刻哪台设备用电多少基本上都一目了然。另外,我们每个月会计算产品的产耗比,看看单位产品的能耗情况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因为我们有对能耗的实时监控,所以每生产一吨排放多少我自己可以算出来,再乘以总产量就知道了。而总产量就是根据订单量来决定。
问:格朗吉斯此前做过什么减排项目?
陆云:我们工厂在2008年到2010年的时间里,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天然气取代柴油和电力的项目,因此碳排放这几年并没有增加很多,这个项目使得我们的碳排放降低了不少。
因为我们的天然气运用量在逐步提高,而电力使用相对下降,因此虽然这几年公司总的销量和产量都上升了,但是折算到单位产品能耗依然在下降。最终这个项目每年可节约8200吨标煤。
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政府每段300元共两百多万的奖励,据我所知也是当时嘉定地区最大的一笔奖励。
此外,我们还采用ABB高效电机取代普通电机、照明采用无极灯取代金卤灯、通风泵类负载都用变频控制、照明采用自动光感控制开关等,进行了多项减排措施。
问:接下来有什么新的减排计划?
陆云:现在我们还在进行一些持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天然气消耗和排放。比如,我们通过改变天然气分子结构,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同时我们计划在厂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发电板,预计年节省120万度电,按照一度电3吨标煤计算的话,就是360吨标煤。
问:对明后年的排放情况有何预测?
陆云:总体差不多,但是会高一点,我们会争取提高产量。不过今年我们的能源结构里天然气又增加,电力减少,因此也不会增加很多排放。
关注全国市场分配方法
节能改造按10%折算补偿到配额的标准太低。
问:你们财务会计方面如何处理,是否有相关预算?
陆云:因为往年都没有这方面的支出,也不知道买碳到底要多少钱,所以我们今年购碳的费用是作为“特支”经费来列出。会计科目我们也进行过讨论,是能源费用还是环境保护费,最后决定用后者。明年我们会做出预算,在今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大致的范围,之后每期预算如果有需要更改我们也可以做滚动的预测。
问:今年完成一轮履约之后,有什么体会?
陆云:历史法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点不合理的地方。包括我去参加过本行业的能耗标准的制定讨论,也能看到我们企业还是做得很先进的。因此制定配额不应该只看总量是否增加,还要看单位能耗。
如果一些企业排放总量增加而缴税没增加,那就是企业能耗没控制好,的确是企业的问题,但是我们能耗增加缴税也增加,其实已经在为社会做贡献了,这时候历史法就是“鞭打快马”。
因此,我们也关注全国市场形成之后,分配是否还会采用历史法。像我们自身已经做了很多减排改造,进一步挖掘潜力没有空间,
此外,之前做的节能改造成果怎么折算补偿到配额里。最后的结果是折算10%,我觉得还是太少了。当然第一次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但是配额关乎到实际支出,我们还是很在乎的。我们在欧洲也有厂被纳入,在欧洲就是根据基准线法可以奖励先进,做得好的配额会有盈余,就可以卖掉。
问:下一步,你们关注碳市场哪些方面?
陆云:首先还是价格,这个是大家都关心的。今年没有参照,也不好说价格是否合适。其次就是流动性。另一个我也在想,碳排放如何把它固化下来?比如碳排放捕捉与封存,一吨到底要花多少费用。就像污水处理的成本一样,排出去的碳一吨回收的成本是多少?希望能够有一个参考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