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10年修复土壤61万立方米 重庆“土”政策正在推进

   2016-06-03 重庆日报3240
核心提示:6月2日,记者从重庆市市环保局获悉,自2006年以来,重庆市积极开展污染场地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完成400余家已搬迁或计划搬

6月2日,记者从重庆市市环保局获悉,自2006年以来,重庆市积极开展污染场地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完成400余家已搬迁或计划搬迁企业原址场地的污染状况调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同时,投入7亿多元,完成了28块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修复污染土壤61万立方米,提供治理和修复后的净地436万平方米。在满足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污染场地潜在的风险。

今年5月31日,环保部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为全面掌握重庆市潜在污染场地情况,市环保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部门,按照6大类12个方面的内容,在全市开展工业企业原址场地大排查专项行动,排查出疑似污染场地387块,为下一步建立潜在污染场地清单信息数据库提供了支撑。

据介绍,重庆市积极开展污染场地管理的探索和实践,2015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修订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增加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相关规定,目前正在推进《重庆市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办法》的调研、编制工作,初步建立了污染场地评估、监测、修复治理、环境监理、竣工验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管理体系。

目前,重庆市选取了綦江区赶水农资仓库杀虫剂存放点和沙坪坝区农资仓库原址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场地为示范点,创新土壤修复治理技术,采用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生物方法开展修复治理工作。市环保局固体处处长郑培林介绍,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受污染的土壤环境能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对土壤污染处理而言,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的最大弊端是污染物清除不彻底,容易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生物修复有着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处理费用低,效果好,对环境的影响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操作简单。

与此同时,重庆市在长寿化工园区建立了防止土壤污染的预防预警体系试点,开展了原始本底值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摸底调查,建立园区控制点位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对示范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的预防预警。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