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环保政策密集重压 化工行业加速转型

   2016-06-14 中国经济时报2720
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加快了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步伐。染料企业围绕节能减排不断改进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

“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加快了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步伐。染料企业围绕节能减排不断改进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大力推广染料清洁生产制备技术,对染料中间体生产采用加氢还原、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减少了废水、COD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提起环保话题,人人为之关注。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化工企业相关的管理措施也正在变得越来越严格。

面对众多绿色法规的密集发布,化工行业又该如何面对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化工行业需要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循环发展上推动结构转型。

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更高的管理要求,化工企业不得不面对更高的环保成本,化工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成本优势将大打折扣。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环保将给化工行业进一步加压。

湖北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说起来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做起来则是一件更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一方面,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而另一方面,企业在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投入巨额资金时,还要付出高昂的运行成本,这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是难以兼得的。”

加大环保综合治理 逐步树立全方位生态环保理念

由于产能过剩、买方需求不足等原因,化工行业近年来持续低迷,2016年供给侧改革大幕拉开,环保将倒逼化工行业整体朝向节能、绿色环保、高新产业发展,但这个过程将有一个艰难的“阵痛”期,如何平稳地度过值得化工人士和环保从业者深思。

随着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更让化工行业如履薄冰。5月16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清洁生产审核办法》(以下简称《审核办法》),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废止2004年8月16日颁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6号令)。

《审核办法》指出,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与此同时,5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要求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土十条》将重点监管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行业,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行业企业。

染料产业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 “一员”,这两年,也处于环保治理的风口浪尖。

“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总称)治理对染料行业而言,是挑战和压力,更是机遇和动力。“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正是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倒逼之下,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率先在行业内推行清洁工艺,加强“三废”治理,也因此较早享受到了转型升级带来的成果。

近些年来,多地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将VOCs(挥发性有机物)作为重点治理对象的同时,有一项以后可能在化工涂料行业带来深远影响的环保政策悄然出台。

据本报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加快了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步伐。染料企业围绕节能减排不断改进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大力推广染料清洁生产制备技术,对染料中间体生产采用加氢还原、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减少了废水、COD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保部门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环保生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节能减排形势愈发严峻,染料企业的环保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在我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明显体会到,近几年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同和主动担当的意识显著提升。”

“一方面是因为政府不断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对环境违法监管越来越严;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特别是较大的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不做好清洁生产,企业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甚至会毁掉现有的产业。”上述这位环保官员表示。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企业经营者逐步树立起全方位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理念,加大环保综合治理的投入,自觉主动回收和利用废弃物,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北京一家从事建筑涂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刘伟(化名)告诉本报记者,“大量的环保投入作为企业项目建设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公司新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投产,也使企业产品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特别是新《环保法》实施后,对净化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能被清除出市场。”

毋庸置疑,新《环保法》实施的初期给企业和市场带来了利好,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市场供给能力下降导致价格上升,产品亏损或微利的局面得到改善。”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染料产量的增加以及环保生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和市场对绿色生态染料产品的新需求,染料企业对环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针对染颜料生产特点,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破解染颜料废水、固体废物处理难题,确保产生的废水、固废得到有效治理,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加强技术自主创新 打破被污染“魔咒”

“对于环保而言,化工企业没有捷径可走,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需强化自身的环保约束,通过新建和改建环保装置,并严格执行排污标准来满足环保的硬性标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受到了严重的环保瓶颈制约,在最艰难的时候,甚至于一度想到过放弃,可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反而越做越好。”杨志成说。

杨志成表示,平心而论,楚源集团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是下了大决心、用了大功夫、花了大本钱,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身处传统的化工行业,面对敏感的环保话题,企业难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也一直背负着人们高企的环保期望。杨志成感叹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本报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清洁生产工艺、设备的推广和实施,染料行业“三废”的产生量得到了很好的削减和控制。在“三废”治理过程中,多数企业都采用了分类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工艺,降低了处理难度。

杨志成举例说,比如很多企业原来采用中和、焚烧等简单的处理手段,如今都改用综合套用、综合利用技术,减少新鲜水的使用;同时,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把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难处理的废水进行萃取、反萃取,进行无害化处理。

“只有这样,在大大降低‘三废’产生量的同时,还实现了‘三废’的资源化利用。企业有必要从生产环节出发,关注清洁生产、综合循环利用以及预控制环节,减少污染排放。”杨志成说。

如何解决环保设施买得起、开不起的难题,不同的企业就会给出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楚源集团定下目标:明确重点找症结,围绕环保上台阶。

杨志成说:“像那种搪塞应付、弄虚作假的态度,是对社会责任的亵渎,楚源集团不会这么干。我们的做法是:走循环经济这条路子,将废气、废水、废渣变废为宝,在循环利用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来。”

围绕如何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楚源集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楚源的目标是:在企业内部构造出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

楚源集团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以及废水、废气和废渣产生的渠道,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即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气和废渣进行回收,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如H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水及洗水,以往都是作为废水排放掉,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也增加了处理费用和难度。

经过楚源集团技术部门的刻苦攻关,现在,企业已将废水全部套用作H酸离析底水,大部分母液套用作T酸一次洗水,从而将废水重复利用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并实现了污水的闭路循环。

在新上2.4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时,楚源集团特意选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孟山都废气治理技术,减少了烟尘排放,煤炭的热效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年节约原煤7万吨。

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楚源集团还在工艺流程上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和工艺更新。

“十三五”时期,国家环境管理思路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由过去仅关注污染源治理指标的“唯指标论”,过渡到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效果时代”,要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让群众更加切身地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

环境效果时代的来临也代表着治污不但需要排污企业发力,也需要环保从业者、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发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