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黑臭水体治理乱象暴露 PPP招标缺乏执行力

   2016-06-20 千篇一绿 2900
核心提示:黑臭水体整治成为一块难得的大蛋糕,目前行业预测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在国内很多行业低迷的状况下,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资本大鳄的关注和抢食。这虽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治理资金,但也暴露了诸多乱象。

目前国内很多官员、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片面强调了控源截污,认为只要100%截污就可以根本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

明明属于前沿技术的黑臭水体整治行业,却被当做普通工程建设行业对待:重商务、拼价格,完全无视了技术路线的差异。

目前为止,国家未曾有机构牵头做中试,各省市大都也未进行小规模定点实验,就直接上马数亿元的项目,这大大增加了失败的风险。

随着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和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颁布,黑臭水体整治成为一块难得的大蛋糕,目前行业预测黑臭 水体治理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在国内很多行业低迷的状况下,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资本大鳄的关注和抢食。这虽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治理资金,但也暴露了 诸多乱象。如果不及时应对,浩浩荡荡数千亿投资的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 ◆ ◆

错误路线:只截污、无自净

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线还一直不是很明确,目前国内很多官员、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片面强调了控源截污,认为只要100%截污、彻底清淤、不断升级污水处理厂 的排放标准,就可以根本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可能对于长江、黄河这种有长期稳定的清水补给、水体长期流动的天然河流来讲是正确的,但城市河道的特点是: 多为排洪河道、水源不稳定、流速缓慢或静止、降雨汛期和干涸期水位落差大,普遍存在自净力极端低下的问题。污水进入河道后,不但不能逐步自我净化,即便干 净水源也会逐步恶化,自净能力为负值,呈现的是“自污”倾向。

杭州几年前清理河道淤泥的现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清淤不培养河道自净能力,这样的治理不可能成功

这种情况下,无论截污、清淤做得多好,如果不大幅度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扭转“自污”趋势,河湖水体就不可能真正治理成功。自净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控源截污是前提和基础,这毋庸置疑。但做到100%彻底截污,实际上很困难,将雨水管跟污水管分开,建设不同的两条管线,工程量非常巨大,尤其在旧城 区,要在整个城市地下再建一条管线,全部打通需要大量拆迁,如同重修一套地铁体系,即使不计成本,也需要10-20年的漫长时间。

由 此,我们认为黑臭水体治理应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是控源截污,包括一部分清淤工作,从源头治理,这是基础。但这并不是整个河道治理的唯一内容,也不是全部 工作。第二阶段,要大幅度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这种自净能力实际上是建立在以微生物为基础的生物链生态系统上的,这就需要在河道内部建立高效的直接净化体 系,才能够快速地削减水中的污染物,全面提升水质。

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它们的免疫系统。当有部分污水排入的时候,不管是未能够截住的少量污水,还是随雨水一块流进的大量雨污水,能够通过直接净化 体系把这种污染快速净化掉,让净化速度大于污染速度,让河道从“自污”状态变成快速“自净”状态,这样才能快速地扭转长期存在的黑臭现象,全面提升河道景 观与城市景观。第二阶段的治理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快速改变河道面貌,不像第一阶段,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

在治理资金的分配上,现状是第一阶段大量烧钱,第二阶段却近似零投入。我们认为至少8比2的比例分配才合理,即第一阶段花费80%资金,第二阶段花费20%资金。

◆ ◆ ◆

PPP招标:重价格、轻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整治的PPP招标(指公共基建领域的公私合作融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评标过程中以什么标准选择中标单位,反映了业主单位对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将来项目的成败。

据我们的观察和亲身体会,目前全部是以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标准来评分选择的。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的评标中,默认的前提是技术上早已成熟,只要具备相应资质 即可,不存在技术失败风险。评标中主要看重的是商务条款,谁的报价低,谁的资金雄厚、融资能力强,谁的让利幅度大,等等。虽然也有技术标分数,但只要按标 书要求一一响应,都能得到高分,拉不开分差,也就是默认了投标各家的技术方案都是可行的。

在工程建筑行业,这种评判标准无可非议。但 是,黑臭水体整治行业目前完全不是技术已经成熟的行业,而是仍处于研究探索中、技术难度很大的新行业,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有待破解。太湖、滇池以及北京、上 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黑臭河道,都是投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资金大规模治理过,但都只是取得部分进展,远远没有彻底解决污染问题。这充分说明,这还是一个 仍有待不断创新突破的前沿技术行业。

实际上,前沿高新技术行业都如此,如我国的歼20飞机、量子计算、抗癌药物等,都是一边研究一边进 步。国家在选取科研攻关承担单位时,则是看谁的技术路线领先、谁的中试效果好、谁更容易出成果,也就是评选过程是重技术、轻商务,不同的技术方案评分中, 也是明确分出三六九等,淘汰失败的技术、扶持表现最好的技术,不会“和稀泥”,更不会不问技术好坏,只看最低价。这才是前沿技术行业应该有的评标选择模 式。

所以前沿技术行业和成熟的普通工程建设行业,评标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重技术、后者重商务。现实情况是,明明属于前沿技术行 业的黑臭水体整治行业,却被当做普通工程建设行业对待:重商务、拼价格,完全无视了技术路线的差异。这样做的结果是,一些从来没有成功案例、不太靠谱的技 术路线也可能中标,一个标的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上百亿,这么巨大的投资技术路线上却可能不靠谱,岂不是巨大的隐患?也是社会资本的巨大浪费,日后会 遗留大量扯皮事件。

◆ ◆ ◆

技术好坏:只纸上谈兵、缺实践检验

上文谈到黑臭水体整治的PPP招标应该重技术、轻商务,那么如何评判技术好坏呢?目前国内的现状基本上可以说是纸上谈兵。

PPP招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计院提前做好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各家按照指定方案投标;另一种是各家带方案投标。第一种方式中,设计院的技术选型结论可能会带有主观意愿,有的甚至是武断的设计方案。水利规划院做的方案往往是河堤整修、调水冲刷,园林或环保设计院的往往是人工湿地,市政设计院往往是污水截污后深度处理,等等。

每家都只做自己擅长的技术路线,然而这样的技术路线真的是最优选吗?都不是,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式的技术选型,缺少实践检验的依据。第二种自带方案投标, 到了评标专家那里,短短的评标时间内阅读海量的标书,真是难为了专家,往往是方案大而全的、面面俱到的、图文并茂的、数据表格多的能得高分,或者按照评分 要点,具备的都给分,更是典型的纸上谈兵。

重大科学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必须要先经过中试,即要把实验室里的成功技术拿到中小规模的现场 实地测试验证,成功后再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重大投资项目的技术失败风险。而在治理黑臭水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目前为止国家未曾有类似的机构 牵头做中试,各省市大都也未进行相应的小规模定点实验,就直接上马数亿元的项目。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增加项目失败的风险,从而导致大量资金资源的浪费。

体育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严酷比赛(实践)选定最优胜者(冠军)的行业。试想一下,如果不通过比赛,而是通过专家评分选定冠军,那会是怎样的荒谬?赛 场上人才辈出、冷门不断,任何专家也无法准确地猜中选手名次。所以如果只是相马而不是赛马,纸上谈兵而不实践检验,怎么能选中最佳技术路线?

作为一个具体案例,2015年海口市在全国公开选拔,邀请水处理企业对该市黑臭水体治理进行中试实验,为后来的PPP全面招标积累经验。其他几家原本认为很不错的技术却遇到各类困难,治理成效不甚明显。这一方面说明黑臭水体整治确实存在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光靠纸上谈兵是不靠谱的,实践检验的赛马环节才能发现问题。

这是全国少有的通过中试实践检验验证技术的尝试。按道理既然中试结果很明确了,PPP招标应该重技术、轻商务才对,但是“然并卵”,到了PPP招标阶 段,中试结果完全被无视了。虽然技术标也占据了不少分数,但是打分原则完全没有考量中试结果,没有考虑到不同技术路线的成败区别,没有像对待前沿技术行业 那样在技术路线上果断拉开分差,而是事先设定好几个泛泛的技术环节,只要标书中具备了就能得分,等于是默认了所有技术路线都能成功,这与中试结论是完全违 背的,也是典型地把前沿技术行业当做普通工程建筑行业招标的示范。

最终各家公司主要靠价格战、靠资金实力去比拼,技术路线能否成立谁也不知道,很多中标公司的技术路线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成功案例去验证,就贸然中标几亿几十亿的合同,岂不是给未来留下巨大隐患吗?这样的PPP招标评比模式不只是海南,全国基本都如此。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