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迅速。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工业增加值增加了1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个百分点。
随着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资本助推力,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预测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产业每年的投资需求在2万亿以上,而财政资金只能满足其中10%-15%的投资需求,巨大的投资缺口都需要由社会资金来填补。
5月27日,“绿色金融助力新能源产业”JIC投资沙龙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们围绕新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跨界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会上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优势的不断显现,投资于绿色经济所产生的回报将逐步增厚,成本将逐步走低,留给企业的利润空间会逐步扩大,行业自身造血功能也将逐步增强,使绿色产业成为投资机构不可放弃的投资领域。
绿色金融最核心的部分是要进行差异化的投资,对环保、绿色的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给予优惠的利率、补贴和新的融资方式。而绿色金融进入到新能源产业,不仅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新能源的供应能力,还解决了社会就业的难题。
▼光伏融资租赁受热捧
在绿色金融中,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典型的债权融资方式,凭借交易结构灵活、综合成本相对较低、期限比较长的优势,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的主要方式。
近几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截至2015年底,融资租赁企业的总数达到4508家,融资行业的注册资本金达1.5万亿,业务规模达4.4万亿,三者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0%、56%和45%。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角度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具体到新能源产业中,市场上颇多眼光瞄向了光伏发电领域。2011年以来,随着欧美大打贸易战,光伏出口不利转向内需,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银行、租赁、信托等各路资金持续涌入光伏行业。2011年到2014年,我国光伏行业的融资额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4%。
目前,光伏发电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融资租赁、信托、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以及债券融资等。其中融资租赁、银行信贷、产业基金在实际操作当中更为常见。
不同于银行信贷主要介入运营期融资,融资租赁主要介入的是建设期融资,有直租回租、股债的结合、与产业投资基金的结合,以及与P2P的结合等方式。在此过程中,融资租赁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电力消纳、发电补贴不确定性、建设成本变动、电站质量、建设手续等风险。
▼新能源汽车得青眼
除了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也是金融行业青眼有加的领域之一。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列入“十三五”规划;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中,新能源汽车是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同时明确了2020年、2025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这表明,在“十三五”期间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将保持快速增长。
说到新能源汽车,不得不提及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技术将在未来5-10年内会有非常大的进步。同时,在巨大市场的推动下,电动汽车会在底盘的电动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化方面有很大突破。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争,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由政府部门确定技术路线生产车型的做法,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在竞争中形成新的技术路线。
当前,基础设施的供给、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政策越来越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82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2016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0.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增长243.8%。可以预测,如果能够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创造更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未来5-10年内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和制造业新的增长点,也会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领域。
此外,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也将与新能源汽车共同进步“比翼齐飞”。随着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正在对全球制造业、服务业部门带来彻底的变革,汽车将从乘用工具转变为移动生存发展的第三空间。今年1月份麦肯锡发布的《2030年的汽车革命》报告显示,智能互联与自动化技术将使汽车越来越成为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到2030年将会占到全球乘用车销量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