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垃圾焚烧在垃圾处理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预计到2015年,全国垃圾焚烧能力将达到30.5万吨/天。随着垃圾焚烧厂数量的增加,焚烧厂呈现大型化趋势。预计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总数将增至321座,单场平均处理能力951吨/天;垃圾焚烧行业稳步发展,焚烧总能力、焚烧厂数量、单厂平均规模同步增长,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国垃圾焚烧总规模还有翻番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从2009年10月,江苏吴江万人街头抗议反对垃圾焚烧厂的投产,平望垃圾焚烧发电厂受阻停建。到2014年5月,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及附近地区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引发社会危机,民众反对垃圾焚烧项目建设的邻避现象频繁发生——“欢迎建设垃圾焚烧厂,但请离我们远一点”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认为,部分原来垃圾处理设施标准偏低、运营不善、监管缺位、污染超标,造成公众的不良印象和抵触心理,是引发“邻避事件”的首要原因。而其中,以二噁英为首的有毒有害类烟气排放是民众心中“最深的恐惧”。傅涛认为,社会的不满意并不是偶然的。“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国梦,中国梦的实质应该是百姓梦。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混淆一个概念,把行业梦当成中国梦,把行业梦当成老百姓的梦,很多的规划都是从行业出发,并不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
同时,傅涛表示,在公众舆论影响逐渐扩大的今天,很多变革一定来自于公众。垃圾焚烧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公众对垃圾焚烧厂的排斥情绪逐渐升高,反逼政府加大力度建设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厂。从这个意义上,当今的垃圾焚烧行业,虽然甲方是政府,但公众却起着实质甲方的作用,任何一个焚烧厂的建设,都要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众梦想为目标。
行业应主动修复民众心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更高水准的垃圾焚烧,企业的心态和目标都要摆正,不应该只停留在赚钱的层面,还要追求高标准,企业有责任去做到更好的技术,垃圾焚烧企业要看清楚老百姓正在关注的是那些内容,了解其背后有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才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附加利益,不管从行业本身,还是责任角度,当前形势下,老百姓的心理都需要被修复。
从“技术”上有能力解决问题,但同时要给民众更多感知。为此,诸多企业家建议,垃圾焚烧企业应主动接受市民与团体的监督、建议、并积极主动地与政府、民众进行透明化、公开化的沟通。地方政府也应该拿出有诚意的态度,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促进信息公开,化解民众疑虑。
补偿机制要到位
张益介绍,按照设想,面向未来的垃圾焚烧厂,实行无厂界的开放式管理方式,建设数字化焚烧工厂,设置实时的监控和监测,在污染物排放指标实时由政府部门在网站上公开,公众可实时查询。此外公众到焚烧厂进行参观和查询,全面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