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之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专项系列成果新闻发布会。
从会上获悉,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以来,已从丹江口水库安全调水超14亿立方米,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增加近5成。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南水北调分院院长石维 新在会上透露,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围绕南水北调进京重大工程,聚焦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等科技需求,瞄准安全建设、安全运行等关键环节,北京完成在城 外来水风险防控、城内输配水调度保障、科学补水用水等方面全方位系统性科技支撑,破解了200余项技术难题。
北京人均水资源增加近5成 南水北调工程功不可没
目前,已从丹江口水库安全调水超14亿立方米,供给北京市1100万人口用水,人均水资源增加近5成,极大地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状况。同时,增加水面面 积550公顷,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节水方面,北京市研发一批“以气代水、以废代清”等新型低成本水资源化代替技术,同时开展了节水型单位建设和试点示范,提高用水效率。
“十二五”末,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时期末下降超过30%。雨水利用工程综合利用能力达到6366万立方 米;2015年利用再生水9.5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25%。此外,北京市抓住全国水环境大规模治理的机遇,支持企业“走出去”。
目前,北京市年收入亿元以上的水处理企业约60家,水处理行业总规模超过400亿元,在海淀区和昌平区形成产业聚集,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制造、再 生水厂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投融资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纤维转盘过滤技术、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红菌”脱氮技术、MBR等20余项技术,在全市14 个污水处理厂应用,累积处理能力约280万吨/天。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介绍,“十三五”末,北京市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下一步,北京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 居之都,全力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城,超前部署下一代的水处理、固废处理等技术,实现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用,打 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
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简称“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其中,“首都生态环境建设 与环保产业发展”专项是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在科技支撑方面的重要举措,同 时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推动环保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该专项部署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和“北京生态功能提升”三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到2017年,形成20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再生水出水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重大园林绿化工程良种使用率达95%,提高生态承载能力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