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五大变化让你看清节能环保产业到底有多火?

   2016-08-04 中国节能网330
核心提示:在全球气温上升、雾霾锁城、环境承压,如此背景之下,环保行业迎来井喷发展之势。环保产业到底有多火?看看新三板就知道!随着近期注册暂停、战

在全球气温上升、雾霾锁城、环境承压,如此背景之下,环保行业迎来井喷发展之势。环保产业到底有多火?看看新三板就知道!

随着近期注册暂停、战略新兴板从“十三五”规划中删除等利好不断出现后,新三板交易开始有所升温。据公开资料,仅在2016年一季度,已有超过60家与环保相关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来自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公开消息称,除了有已上市的环保企业,更有为数众多的企业正在申办中。

无疑,环保行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新环保法、环保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环境监管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从多个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改善环境质量。没错,这意味着环保行业迎来了春天,同时也寄寓了绿色产业全新的气象。

NO.1 企业加速抱团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2016年,环保产业行业并购整合依然是大趋势,案例数量会越来越多,尤其传统环保领域的并购会更加活跃。“通过同业并购实现主业壮大或区域扩张、拓展产业链、打造综合环保服务商,是环保类上市公司发展的一大特点。”上述负责人表示,这类举措也能令企业自身发展格局趋于明晰和稳定。

据介绍,在今年一季度,少至几十万元,多至十几亿欧元的融资、并购案在环保行业中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包括3月北控完成对德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占有排名第一的德国EEW废物能源利用公司100%股权收购;国电电力12.18亿元收购龙源环保脱硫设施资产等行业知名的并购举动都是在前三个月内发生的。

“2015年,国务院发布政策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紧接着今年初,相关部委披露执行细则,让环保企业觅得了扩展契机。”国能中电集团董事长白云峰直言,一季度并购、融资行为活跃度大幅提高,主要是因为环保企业发展至今,资产规模几千万元的公司已经不少了,但受限于上市难,因此需要找到更有力的“靠山”,而规模上亿元的企业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利润快速增长,银行对轻资产的民营环保企业授信额度控制较严格,因此整合相关企业形成合作势在必行,今年起,环保产业进入融资并购“大年”几成定局。

NO.2 PPP模式迎实质变革

PPP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BT、BOT等模式已在水领域加以应用。但在以政府主导投资驱动增长的模式中,PPP更多地被视为政府的市场化融资手段。不过,2013年后,我国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重要议题,发展驱动要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创新驱动。由此,政府信用过度使用、过度负债的时代结束,2015年新《预算法》的出台,更宣告了传统政府融资平台时代的结束。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过去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带来一系列资源配置扭曲浪费和结构失衡问题。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要想引领经济进入新常态,根本出路就是释放社会活力,转换发展动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焦小平进而告诫说,PPP不是一场华丽的婚礼,而是一生一世完美的婚姻。PPP项目具有投资时间长、回报稳定、反经济周期强等特点,社会资本如果想要暴利就不要进入PPP领域。只有守法、守约经营,才会得到相对稳定的回报。另外,社会资本的社会责任意识必不可少。而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PPP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建立全国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PPP市场,让市场在公共服务供给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

NO.3 着墨“互联网+”底色

事实上,“互联网+”的特征表现在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六个方面。

在传统的IT时代,生产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相对封闭,在这个封闭的圈子中,各个企业相互对立甚至恶性竞争。这样的环境下,尽管多数企业都能获得一定利润以保证自己的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是缓慢的,同时也会使垄断式经营出现的几率大大增高,长期而言,不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都必然会从小众走向大众,环保产业自然也不例外。互联网O2O模式可以有效打通线上线下:在线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为各大园区提供O2O招商、社区服务、在线办公、创客空间等全方位园区运营服务,而且可以保证精准化,高效化;在线下,可以形成配套措施,为各大创企提供选址入孵、整合营销策划、项目投融资、资源对接、整合财税、政企互动、商务培训、产业联盟等一站式服务。打通线上线下,可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得产业从原来的小众市场中走出,进入大众市场。

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显然,这种从表到里的化学反应,将构筑产业化平台,促进生产要素的流转,并最终打造出全新的绿色产业链。

NO.4 环境治理体现效果

“以前的环境治理注重总量控制、减排指标等数字,导致公众对治理效果没有直观感受。‘十三五’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后,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环境治理,切实看到治理效果。”业界资深人士赵笠钧说。

环境质量的改善,要让公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这对政府的环境管理和企业的环境治理技术都提出了新要求。从政府方面看,环境管理也将注重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环境治理将从点源转变为系统性治理。诚如从一个工业企业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到整个流域的环境管理。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环境污染是几十年发展积累的问题,治理不能太急切。对于3—5年短期内不能治理好的问题,政府在思考这些问题上应该更加理性,做好系统性的规划。

“十三五”期间,除传统的水、气、固废等污染治理,公众看不见的VOCs、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也应该成为重点。“因此,‘十三五’规划中,环境治理要更加系统,不能公众看到什么才治理什么,而是要更加全面地对环境治理进行规划。”赵笠钧进而介绍说。

系统性的环境治理,对环保企业也提出了新要求:要具备综合环境治理水平。

NO.5 行业发展趋于精细

随着“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潮流,追求效率,准确判断需求将是包括环保产业在内所有行业的努力方向。现有的高污染存量需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环境服务,而环保产业的进入门槛,行业内的生存线也将大大提升。

事实上,在资本驱动下,中国许多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大量打破现行商业逻辑的行为。许多行业处于抢占市场窗口期的争夺战之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者全靠投融资驱动发展,而真正通过具体项目或产品盈利发展的企业并不多。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面对巨头通吃的时代,资本规模也并非决定性因素。资本对环保领域过高的预期带来的虚火,对行业发展并不健康。不过,更多资本的进入对于环保领域的市场化进程而言,也有其积极一面。

环保领域最初草莽一片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依靠壁垒保护的企业退场只是时间问题,行业生态将要出现更为急剧的变化。拥有建立在技术、产品质量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家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风口”既能让你扶摇直上,也将摧枯拉朽。其实不管是新进入的跨界巨头,还是长期耕耘的老牌选手,这些都不重要,另一条分界线已然显现——这家企业是不是认识到行业趋势的价值,是否对于未来有准确的预判,能不能从占有更多资源变成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等。

可见,值此五大改变背景,绿色机遇已经来临,下一个弄潮儿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