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G20峰会看好的绿色金融对全球节能环保事业的三大影响

   2016-09-08 中国节能网1140
核心提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站在全球经济转型的路口,G20杭州峰会不仅旨在探索当前挑战的应对举措,更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革新和完善,为世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站在全球经济转型的路口,G20杭州峰会不仅旨在探索当前挑战的应对举措,更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革新和完善,为世界稳定和发展提供系统性、长效化的制度保障。在东道主中国的倡导下,绿色金融首次进入G20峰会议程,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绿色”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不仅标志着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更将全面改善全球金融系统安全、结构性改革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架构与功能机制。G20杭州峰会是行动队,而非清谈馆。围绕绿色金融这一崭新主题,中国正以先进的理念和务实的行动为全球做出前沿性、基础性的制度贡献。

绿色金融是全球金融系统安全的前瞻保障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宏观审慎监管等政策工具得到了二十国集团的积极推广。但是,后顾性的经验总结难以覆盖新型风险,金融系统的安全还需前瞻性的保障。学术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非预期波动将产生新型的环境风险,并对经济金融系统产生严重冲击。这一环境风险的传导路径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自然环境的波动会对实体企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例如原料短缺、需求不足等,从而引起实体经济的运营风险。

第二,当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相关金融资产的价格也将出现波动,进而将风险传导至各类金融机构,形成金融市场风险。

第三,通过资源价值重置、全球供应链、国际资本流动等渠道,上述负面冲击得到进一步扩散,从而触发系统性风险。面对新型环境风险,传统政策工具收效甚微,只有对症下药才能防患于未然。

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倡导的绿色金融正是这一前瞻性的药方。通过绿色金融体系,潜在的环境风险将得到合理量化和定价,进而纳入到金融机构的微观决策之中。绿色评价机制将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部分,以正确评估和管理环境因素引致的系统性风险。2016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推动下,中国银行业的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已取得初步成果,开创性地提出了环境风险的量化方法和管理体系。借助G20杭州峰会的历史契机,这些成果正在引领全球环境风险的研究与防范。

绿色金融是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强力引擎

近年来,全球经济弱复苏趋势已成常态,各国刺激政策的作用日益衰减。为了促使全球经济重返长期增长的轨道,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迫在眉睫。在这一进程中,绿色金融体系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方向与效率,助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绿色金融产生“引导效应”。利用价格手段,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改变了不同行业的融资成本、方式与便利性,从而引导金融资本配置到绿色低碳产业。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生“挤出效应”。借助于金融交易的资产定价功能,绿色金融市场(排放权交易市场等)能够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将环境成本纳入资源价格,迫使要素生产率低下、环境成本高企的部分产业缩减规模、退出市场。

上述效应的充分发挥需要配套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建设,而中国的实践步伐已走在世界前列。制度方面,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目的、发展途径与监管模式。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的研究小组已向G20杭州峰会提交《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以促使各国在绿色金融议题上达成共识。市场方面,至2016年6月末,中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占比已上升至9%。2016年初至7月中旬,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占全球同期发行量的33%,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7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启动,预计年交易量将高达30亿~40亿吨。

绿色金融是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破局关键

近年的政策实践表明,国际合作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首先,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绿色经济政策具有跨越国家的外部性。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岛主义泛滥的背景下,国际合作的不足会加剧各国间的环境利益博弈,催生“搭便车”、以邻为壑的现象,挫伤各国落实绿色经济政策的意愿。

其次,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资源存在明显错配。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需求和强烈意愿,绿色投资空间巨大,但是在资金来源和技术储备上往往不足。发达国家富有资金和技术,但是缺少绿色投资的机会和技术输出的动机。唯有疏通国际合作的渠道,才能实现两方资源的高效匹配。

针对以上瓶颈,中国在本次峰会顺势而为,以绿色金融突破合作困局。一方面,中国行动凝聚世界共识。G20杭州峰会前夕,中美共同交存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由此,参加《巴黎协定》的国家上升为26个,所占全球排放量份额从1%左右骤升至39%左右,协定生效的进程大幅加快。此举向全球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坚定了各国携手发展绿色经济的信心。另一方面,中国智慧汇集全球合力。《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率先提出,将在G20框架下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撬动民间资本,支持相关国家的绿色投资;通过绿色证券市场的双向开放,引导绿色投资的跨国配置,鼓励设立合资绿色发展基金。类似的构想在《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也有所体现。这些制度设计将打破全球绿色经济资源的错配格局,为各国的广泛合作奠定切实的机制基础。

(作者系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