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气候科学“奥林匹克盛会”首次在华举办

   2016-09-22 人民日报海外版520
核心提示:9月19日,有气候科学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CLIVAR)2016开放科学大会在青岛海洋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幕。来自美、英、

9月19日,有气候科学“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CLIVAR)2016开放科学大会在青岛海洋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幕。来自美、英、法、德等全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单位的600多位海洋和大气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候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引领气候和海洋研究航向”这一主题,共同研讨海洋和气候变化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海洋与气候研究国际会议。

专家呼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环境、资源等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提高对海洋与气候相互作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预测,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核心项目之一,项目办公室2014年来到青岛,设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此次CLIVAR开放科学大会是继上次2004年在美国举办首次会议之后,时隔12年再次举办,既是对12年间海洋与气候相互作用的各项研究成果的总结回顾,也是要为未来10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准和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副总干事、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里亚比宁通过视频向大会发来祝贺并表示说,“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康的海洋,但目前由于污染、气候变化、碳排放、人类活动等因素,海洋情况不容乐观。保护海洋刻不容缓。为应对挑战,我们需要发展对地球系统、海洋的观测,并推进观测成果共享,加强沟通交流,整合各界力量。”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托马斯·斯托克做了“人致气候变化:共同关注海洋”的主旨报告。随后,2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分别围绕“人致气候变化:共同关注海洋”“海洋在能量循环中的作用”“海洋碳汇的现在和未来”“全球水循环”“历史上的海洋热含量评价”等主题展开讨论。

这些来自于世界知名海洋和大气科学家及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和计划的代表所发表的相关重大科学成果产出,将推动建立起未来新的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合作网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2014年CLIVAR项目办公室从英国移址到中国青岛,这喻示着中国在海洋和气候变化科研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12年来,我们的研究方向一直在调整,人们对大海总是会有新的认识。现在深海正在不断变暖,而随着科研观测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对海洋和气候的相互作用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研究目标。在这个研究群体当中,中国科学家已经成为世界前沿科研的重要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从英国搬到中国、搬到青岛来。”CLIVAR项目办公室主任瓦莱丽表示。

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的主编威克说,目前全球正在致力于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在她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投稿论文中,来自中国科学家的论文数量正在明显增多。

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郭志伟在发言中讲到,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为积极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鼓励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在今年7月出台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围绕气候变化和灾害防治等国家需求,建设布局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围绕极区快速变化及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重要方向开展科学考察与调查。

科学应对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是自然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些年,中国所作出的积极努力有目共睹。

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刘丛强介绍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有关合作伙伴已在贝尔蒙特论坛合作框架下达成共识,共同资助各国科学家在“区域气候的联系和可预报性”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在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和化学品等自然科学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等等。今年6月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更是优先把海洋过程及其资源、环境与气候效应、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圈相互作用等列入了重点发展学科,给予倾斜支持。中国科学家愿意为应对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联合国新千年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中国在研究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方面有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乔方利也是此次CLIVAR开放科学大会的共同主席之一,他告诉记者,由于人类直观感受主要来自大气系统的变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气候研究多局限于大气领域,忽略了海洋的重要调节作用。实际上,几秒钟周期的海浪只有几米高,却会对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气候有重大影响,而中国已经通过研究这种变化的“能量级串通道”开发了独特的气候预测模式。

青岛成为海洋科技创新领跑者

青岛素以海洋科技城著称,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28家国家级涉海科研机构,拥有占全国30%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7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青岛已经形成较为雄厚的海洋科研基础和实力。2015年10月,海洋国家实验室在青岛正式启用,更是让这座城市在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方面如虎添翼。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这次CLIVAR开放科学大会的主办方。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吴立新表示:“来自50多个国家、250多个海洋科研机构的参会者,都是全球各地顶尖的专家学者。这是为中国科学家搭建一个与全球科学家对话交流的平台,探讨将来在这个领域如何协同解决一些实际的科研问题。”他表示,海洋国家实验室将探索和构建全球合作网络,不仅要借此参与一些国际科研大计划,更要主导、发起一些国际大计划,在海洋气候的国际大计划当中发挥积极作用。

“面向‘十三五’,青岛将坚持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制高点,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主导,以海洋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线,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科考船等重大基础设施,大力集聚高端海洋科技资源,深入实施 ‘海洋+’行动,积极建设国家的海洋科学中心。”参加此次大会的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

与会专家表示,通过举办高规格的国际会议,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逐步构建国际协作创新网络,搭建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广延海内外优秀人才,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影响力,使青岛成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基地、全球海洋科技的高地。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