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景华南街的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出发,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晚秋中的清华园。
在浓情绽放的银杏叶将这所百年名校包裹一新的季节里,目之所及的是:秋冬在这里转承、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高校与商业也在这里联通联结。
而于10月25日在此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论坛,则让这份交汇和联结显得科技、现代,使命感十足。
图为论坛现场
在这场由清华大学与沃尔沃集团共同举办、WTO经济导刊承办的论坛上,近180位来自于产、学、研各界的行业代表就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促进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这些需要我们马上行动的议题展开了探讨。
联结政学产研用,打造可持续发展价值链
好点子
在全球互联互通的时代,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创造就业和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点助力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各国谋篇可持续未来的共同行动,也是行业内企业实现“更好的商业、更好的社会”的责任担当。
“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和消费趋势预测,到2030年,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生存需求。日益紧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和全球范围的气候带变化给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钱小军教授在论坛上表示:作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影响着整体经济运行的可持续性,需要从政策监管、行业标准制定、产业技术革新与升级和市场化等所有维度着手,各相关方应形成合力,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钱小军分享观点
事实上,随着中国鸿篇计划“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探索新方法来实现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并通过技术创新、多方合作、积极履责带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尤其值得深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全球企业如何建立合作平台,建设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价值链;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会、在全球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出席论坛的瑞典驻华大使林戴安、沃尔沃建筑设备高级副总裁比尔·劳、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联络官孙元江也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林戴安
(瑞典驻华大使)
交通运输政策在瑞典的工业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鼓励所有人都能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学习和出行,减少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对于面临的挑战,瑞典政府推出了五大创新项目,通过更多全新的、商业化的、高效智能的运输网络和出行方案强化我们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竞争力。
瑞典政府还有一个新材料连接工业的项目,通过大量的智能化投资包括交通运输业在内的工业,同时与创新新的IT、电信公司、服务公司等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瑞典竞争力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城市也是我们大力投资的项目,智能建筑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同时减少排放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瑞典政府希望能够在这个方面来帮助世界各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能够提高智能城市的普及速度,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房秋晨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
2015年,联合国在“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需要继续投资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公报也强调,各国将共同支持可持续发展,并首次将“高质量基础设施”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
承包商会引导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主动遵守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理念,在海外开展了大量社会责任实践活动。而为顺应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承包商会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中国企业境外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发展指引》,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和依据,评选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并加以广泛推介。未来,承包商会也将积极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在项目审批、贷款发放等方面使用该《指引》。
比尔·劳
(沃尔沃建筑设备高级副总裁)
沃尔沃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2014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在全球主持发起了‘建筑气候挑战项目’,通过在行业内建立行之有效的对话平台,促进学界、商界和政界在气候改变课题上的交流,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资金赞助,分享并推广研究成果,以达到降低环境负面影响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目的。
2015年,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沃尔沃集团找到4个直接相关、并深信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即可持续城市、气候行动、产业创新、卫生健康。我们将以这4个领域为切入点开展可持续工作,而在具体要开展的工作上我们有分为了三个层级,即:负责任的行为、共享的价值和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
孙元江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联络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未来我们的城市发展能源、水利系统以及交通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将是现有需求的一倍左右。面临这样巨大的投资需求,这对于所有的公共和多边发展银行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有人担心亚投行会降低贷款的门槛牺牲环境等,可以肯定的是,亚投行的信贷政策将遵循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有的项目的概念、设计、执行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有的项目必须是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和社会包容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在亚投行公布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架构草案提出了支持巴黎协定,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并提出三大目标,即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以及调整资金流,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愿意通过融资帮助客户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预案,也可通过融资来支持客户制定长期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发展战略。
林波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
对于建筑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应首先要明确其节能技术路线图,为此,设置专门的政策的框架,包括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建立以实际的能耗和碳排放为导向的政策,实现用能的定额管理等等。此外我们还应合理的控制城镇化的发展的规模,它的形态以及它的速度。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的生活模式,鼓励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技术。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我们觉得应该针对其中的建筑和交通领域它的用能特征应该开展新的政策设计和技术框架的设计,并进一步得到突破。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获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重视以效果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为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走出国门作出更多的支撑和贡献。
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的中国角色
好例子
在论坛专题讨论环节,来自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冶集团、WTO经济导刊以及沃尔沃建筑设备的研讨嘉宾还就如何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给基础设施带来的挑战、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通过商业合作应对海外投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的中国角色"主题研讨环节
作为论坛多次提及的巴黎气候协定,尽管人们都认为是兼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议题,气候变化也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存在巨大影响,但置身其中的企业如何应对是很多人都较为关注的现实性问题。
“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比如全球温度升温,比如海平面升高,强降水的发生等,这些极端天气气候的事件对基础设施也将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就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3个建议,即:
一是需要把气候变化的因素考虑在企业基础设施投资、设计、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同时在基础设施气候影响方面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同时还应增加一些数据分享。二是基础设施企业要更好的引领新经济的发展,那么,在未来的基础设施投资里面建立起气候友好型、绿色低碳的气候发展模式非常重要。三是更多的加强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加强国际合作、地区合作、国家合作、行业合作,包括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都将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对于气候变化这些新议题的研究和关注,在实施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同时还遇到了如绿色发展等很多其他方面的挑战。在长期从事战略规划和研究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济师彭丹岩看来,市场和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同样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是服务需求,服务于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需求。第二是共享分享。不断加强属地化,要和当地融为一体,让当地的人有就业,有发展。第三是主动关爱。表现在和当地人与人之间,和当地环境之间的主动关爱,是内在的需求,而不是人家强迫的。”彭丹岩还透露表示,在所有的施工项目中,中国路桥都会从工艺方面最大限度的去实现绿色低碳,真正做到设施的联通和民心的相通。
由中国路桥实施建设的蒙内铁路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加强属地化经营,是应对市场挑战、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在中冶集团海外工程管理部部长徐永杰看来,提升属地化水平,适应当地要求,和当地人一起把当地的事情做好,还是解决中国发展速度与当地各种限制、或与当地习惯不适应的解决办法之一。
“除了照章办事,还应吸引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建设之路,这条路怎么走,充分的协商,要适应于当地,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可长久。最后还要注重中国的速度适应当地化,能够让当地跟得上我们的步伐。然后再纠正我们的错误。”
行胜于言,路就在脚下。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方面,中国企业更是责任重大,使命在肩。《WTO经济导刊》社长于志宏在总结时表示,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企业只有多方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才可能朝着一个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而这样的企业,在他看来有除了具有强烈的愿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外,还应大力弘扬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而在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可持续挑战时,还应在加大基础性研究工作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多方跨界合作、各方优势互补、多方共建共享来共同面对。
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期间,沃尔沃集团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黄铮还发布了立足中国国情和“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国际最佳实践的《交通运输解决方案和互联互通》的白皮书。
据他介绍,该书从实体相通、物流喝供应链互联互通、城市和城际的交通、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政策方面的互联互通五个方面对基础设施领域的联通进行了解读。此外,该书还从投资、运营和原则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