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能环保产业迎“红利期” 国内企业急寻突围路

   2016-12-26 |380
核心提示: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站上风口。近期,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规划、环保科技发展规划等十三五环境相关规划密集出台

“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站上风口。近期,“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规划、环保科技发展规划等“十三五”环境相关规划密集出台。2016年,政策迎来“红利期”,刺激了投资者布局环保领域的野心,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被普遍看好。不过,对于国内节能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而言,想要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保持增长活力,也面临如何探索进一步转型发展的难题。

服务型制造业兴起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不断完善,从加强监测监管、税负平移以税治污,到鼓励PPP、绿色金融等融资模式,一系列措施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资金流入节能环保领域,投资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内节能环保企业双良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缪文彬表示:“节能环保市场的空间巨大,但对企业而言,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业务模式也亟待调整,想要保持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就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探索新领域。”

“随着环境及资源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新经济常态下传统产业面临极大竞争压力,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节能环保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指出。

事实上,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也初具规模,并依托技术研发和不断创新来满足新的市场要求,其中不乏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革新,一个典型例子是双良节能的烟气冷凝热回收系统,能对所有正在运行的常温排烟燃气锅炉进行节能改造,使排烟温度降至30℃以下,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在现有基础上下降99%,同时大大节省运行成本。

但在缪文彬看来,国内节能环保行业仍不能算是技术为导向的市场,“目前国内节能环保市场发展比较迅速,但技术型公司实际上比较弱势,反而一些拥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在市场上更有话语权,从竞争关系看,这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关系。”这种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据缪文彬介绍,一些环保产品利润很低,许多“圈地型”公司无理性地打价格战,目前这种格局下,真正的技术性公司很难成长。

了解到,作为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双良节能近年一直在寻求市场突围之路,这也是国内节能环保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今年以来,节能环保行业的产业并购案例不断增加。并购只是第一步,“对于已完成并购的企业来说,如何对资源进行整合,渠道的对接,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平衡产业扩张与稳健经营,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节能环保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是同时具有技术研发、设备产品制造以及市场战略的全链条业务,而目前,国内企业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双良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由原来的以节能环保设备提供商,向以核心设备为中心的系统提供商、投资运营商和能源管理商转型。”双良节能总经理刘振宇表示。

“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是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公司就要求所有产品必须智能化,为此专门成立了一家智慧能源管理公司,从以前只为客户提供常规服务到现在为其进行托管运营,提供一系列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缪文彬表示,“现在业务转型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复合型人才队伍,而目前人才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加强国际化战略推进企业想要获得产业爆发的红利,就要做好前瞻性的布局,国内市场只是一部分,越来越多节能环保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环保产业为例,9月下旬,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西班牙主要负责垃圾处理和道路清洁的乌尔瓦塞尔公司。10月上旬,德国欧绿保集团(一家主要负责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环保公司)出售两大业务板块的多数股份给中国天翔环境的投资者。这只是中国企业发力市场的一个缩影。

在资本驱动下,2016年环保企业延续去海外并购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环保行业共发生12起海外并购案,并购交易总金额超过150亿元。

“国内几笔海外并购手笔都非常大,目前很多进行海外并购的环保企业,更多是想把海外公司的东西引入国内,但最终还要看落地效果。”双良节能董事会秘书王晓松表示,双良节能的并购更多是希望把自己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产品投向海外市场。2014年,双良节能已初步完成海外经销商网络布局和重点地区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设立,欧洲国家的工业余热利用和中东地区的燃气发电机进气冷却,将是公司余热利用系统的海外销售重点;空冷器方面则完成对德国CBT公司空冷器业务的并购,“并购这家德国公司的空冷业务,主要是希望借助其国际市场资源和品牌优势。CBT公司多年专注电站空冷市场,团队有丰富的全球业务经验。我们的产品虽有技术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品牌认可度不高。”

分析人士认为,相比国内市场动辄15倍以上动态PE,海外资产估值更便宜,并购资产PE通常在10倍左右,EV/EBITDA在7倍左右;同时海外环保公司技术领先,盈利较稳定。不过,海外市场偏于成熟期,业绩通常保持平稳,增速成长性较慢。与此同时,企业“走出去”同样面临挑战。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表示,缺乏对海外市场全面了解和认识,缺乏强有力的地方合作伙伴,缺乏同海外市场对接的渠道和桥梁,是目前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