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污水流进“聚宝盆” 垃圾生成有机肥

   2014-08-22 浙江环保新闻网1510
核心提示: 湍口镇童家村是临安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位于临安、桐庐、淳安三县市交界之地,从湍口镇政府出发,经过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童家村的村民保留着农耕生活方式,家家户户种田养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的种田、养猪方式带来的是脏乱的村庄环
  湍口镇童家村是临安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位于临安、桐庐、淳安三县市交界之地,从湍口镇政府出发,经过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童家村的村民保留着农耕生活方式,家家户户种田养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的种田、养猪方式带来的是脏乱的村庄环境面貌。“茅坑到处有,猪粪遍地流;苍蝇满天飞,臭气冲鼻头;出门穿雨鞋,走路垫砖头。”这句顺口溜曾是童家村的传神写照。如今走进童家村,从村中央穿流而过的青坑溪清澈见底,鱼儿成群随波逐流。横跨河上的两座廊桥静静地伫立,清晨雾霭中、夕阳西下时,村民们倚坐在廊桥两侧谈笑逗乐。河的两侧,农舍俨然,白墙黛瓦,巷陌整洁,见不到一处随意倾倒的垃圾。

  垃圾都去哪儿了?原来,从2012年起,童家村搞起了沼气池建设,大多数垃圾都到沼气池里变成“宝贝”了。当时,在临安市农办、环保局等部门单位的帮助下,临安伍特环境工程公司负责在童家村实施了沼气建设工程。在沼气建设的同时,童家村实施了“三改”工作(改厨房、改厕所、改猪圈),把厨房下水、卫生间下水和猪粪便全部用污水管道接进沼气池,原来肆意横流的污水都流进了“聚宝盆”,村庄的环境面貌一下子得到了改变。

  猪圈里,垃圾流进了深深的池

  村民吴国红把笔者领进了她家的猪圈,一头白净的大肥猪立即起身,向主人讨食吃。猪圈里地面干爽,没有猪粪,也没有铺垫用的稻草。笔者问猪粪去哪儿了,为什么不是平常农户那样给猪圈铺一些稻草?吴国红的丈夫一边掀开地面上的一块盖板,一边说:“猪粪都随着管道流到这个池里面了,如果铺了稻草就会把管道堵住,我们每天都把猪圈清扫一遍,猪住着舒服,猪粪又提供了最好的沼气原料。”除猪圈的废水外,吴国红家的厨房废水、卫生间废水统统接进了沼气池,村庄再也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了。

  垃圾箱,浅浅地躺着几张塑料纸

  走在村庄的巷陌里,见不到随意堆放的秸秆和随地丢弃的菜叶、果皮等杂物,打开垃圾箱门,里面也没有此类农作物产生的垃圾,它们去哪儿了?村民童为民告诉我们:“凡是能够腐烂的东西,村民们都把它们保存下来,丢进沼气池。”有些农户沼气用得比较多,还会去邻居家“讨点垃圾”投到自家的沼气池里。这样一来,村民们都十分自觉地把垃圾进行了分类——能腐烂的留下,能卖钱的留下,其他的丢弃。童为民告诉笔者,童家村有三个自然村,原来两三天要运一车垃圾,现在五六天才能装满一车。

  厨房里,垃圾变成了旺旺的火

  走进村民童双红家,童双红在做晚饭,“电饭锅”正“扑扑”地冒着热气,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童双红说:“这个并不是电饭锅,而是沼气饭锅。”他小心翼翼地把内胆端了出来,只见锅底烧着红红的火焰。厨房的墙壁上装着一只气压表,如果气压低了,就往沼气池里投放“垃圾”,气压高了,就多烧烧水,多做几个菜。以往,每年每户村民要用掉七八桶煤气,还要花个十天半月上山砍柴,现在煤气灶换成了沼气灶,电饭锅变成了沼气饭锅,柴火灶也不用了。每年省下来的煤气钱就有千把块,森林资源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菜地里,垃圾已变成“液体有机肥”

  村民童祝平正在菜地里给萝卜菜施肥,他用的“液体有机肥”——“垃圾”在沼气池里发酵后,产生的废水废渣也有了大用途。“这个有机肥肥力足、零成本,又不会造成土地板结。”他一边讲一边把液肥直接泼洒到菜叶上,“化肥的浓度高,不能撒在作物上面,需要在土地里一孔一孔地施肥。我们的有机肥浓度低,不会伤了作物,农民使用起来既省钱又省力,种出来的蔬菜、谷物味道更好。”据了解,原来童家村的农户每年都要购买化肥3-5袋,现在完全用“液体有机肥”代替了,仅此一项每年就省下六七百元钱。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