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能环保行业政策给力发展迅速 瓶颈仍待破解

   2017-02-16 中国节能网1240
核心提示:系列政策措施引导,环保节能产业作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有可为春节后刚开工,位于福建省连城工

系列政策措施引导,环保节能产业作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大有可为

春节后刚开工,位于福建省连城工业园区的赛特新材料生产线一片繁忙。

赛特新材料是连城重点引进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其生产的真空绝热板是绝热节能环保材料,被广泛作为冰箱、冰柜等绝热系统的绝热保温材料,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连城倾力打造“绿色工业”,以赛特新材料项目为龙头,规划建设赛特新材料专业园区,加快超细玻璃棉、高阻隔复合膜、墙体保温板以及保温家电等上下游产品研发生产。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将其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工信部也表示,到2020年,绿色制造业产业规模将达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政策给力发展迅速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此,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越发关注。去年底,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在地方,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引导。比如,福建积极落实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包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使得环保节能产业再次热了起来。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汽车玻璃产业的领军企业,节能环保早已经成为了福耀玻璃的核心理念。例如为了打破国外对前挡镀膜技术的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福耀玻璃自主研发出了可以阻隔99%紫外线、48%红外线的镀膜前挡玻璃,同时该款玻璃的金属膜层还可以作为加热介质,在雨雪天气快速为玻璃去冰除雾,既方便实用又节能环保。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达到26.9%,比工业产出平均水平高19.1个百分点。此外,企业兼并重组、股权融资、并购整合活跃。一批拥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脱颖而出,部分央企和资本跨界介入,加速行业格局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社会总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我国环保产业增速有望继续保持15%至20%的高位区间,目标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2万亿元。中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环保产业市场之一,也可能对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发展瓶颈待解

“前景确实很好,但环保产业起步晚,自身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发展的后劲不足。”福建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保产业有这样的大好前景,并不意味着环保产业已经趋于成熟。

目前,我国每年全社会环保投资已接近1万亿元,治气、治水、治土三大行动计划投资需求预计会达到8万亿元左右。此外,环保产业的内涵变化将为环保企业带来更多机遇。“很多企业还没准备好抢这块蛋糕。”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我国环保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有数据显示,3万余家环保企业中,规模50人以下企业占比92%,九成企业年收入不足千万,负增长企业占比21.99%。一些环保类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壁垒、品牌影响力弱、资质单一、政策扶持不足等因素,发展也面临瓶颈。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认为,在环保产业迎来发展大潮的时候,中小环保企业恰恰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一方面,不断壮大的环保市场和项目模式的转变,持续提高着企业发展的资金壁垒,限制了中小环保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参与机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跨界者加剧了行业竞争,特别是跨界竞争者依靠资本优势开展的低价竞争,对创新的积极性造成冲击,让中小型环企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此外,目前我国环境技术贸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技术出口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环境技术贸易更多以引进环保设备为主,环境技术的引进也是很有限的。而且,在进行中还表现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一些独有的特点及问题。

找准产业生态圈中自己的位置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相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态势将不断倒逼环保政策出台及标准提升,环保投入有望不断加码。但是,环保投资具有初始性投资高、投资周期长、低风险、低收益等特性。

目前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加快环保产业内部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及法规,推动我国环保技术的创新、进步和提高,加速环保产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积极引导环保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以提高和增强与国外企业在此领域的竞争力。

有分析认为,尽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资比“十二五”期间有很大提升,但仍有近七成环保领域治理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还有增长空间。

对于中小环保企业来说,要找准产业生态圈中最适合自己的黄金位置,抓住细分领域的潜在机会,开拓新业务形态。通过量身定制环境服务方案,打造领先的细分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优势参与到多个领域、大体量的环境项目中,成为“最大的小公司”。

此外,环保企业应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提前准备好人力、机制,选择恰当的方式、时机和目标市场,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