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辅助政府部门,到服务和助力企业,国家节能中心的市场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我们的意见是,会后,要对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行专家鉴定和现场检测,通过现场调研和更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看是否有必要继续跟踪下去。”近日,一场主题为“高效微排放一体化粉体燃料工业锅炉系统”的技术应用评审会有些非同寻常,由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院士、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研究员管坚、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副总队长朱海燕、环科院大气所研究员陈义珍、华北电力大学副院长李惊涛组成的专家组历经三个多小时对相关技术工艺进行质询和研究讨论后,并未对该项技术是否通过评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像评项目,过就过,不过就不过。”对见过大世面的专家们而言,这场不以定论收尾的评审会也是蛮新鲜的。此次评审会是国家节能中心受金银岛(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组织进行的,对福建永恒能源有限公司的相关技术工艺的能效、排放等进行技术评审。
从评审程序上看,这与国家节能中心评审处以往组织的能评项目评审会没有什么不同:专家组根据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深入了解该技术的能效水平、环境影响、安全隐患、技术合理性、政策合规性,以及改造和运营成本等的基础上,针对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提出专业技术建议。
对比以往的评审会,记者发现,国家节能中心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而这场评审会上让专家们感到新鲜的“微调”正是体现了新“客户”的诉求。“以往是受政府委托,为项目审查、资金补贴等行政行为提供技术支撑,这次是受企业委托,为企业决策投资行为提供智力支持。”评审处负责本次评审的同志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是国家节能中心第一次受企业委托召开评审会。
从站在政府角度对企业开展评价评审,到站在企业中间进行评价评审,国家节能中心转变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看来,“随着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市场越来越充分地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心也在顺应和适应这种趋势,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领域,从重点为行政行为提供辅助服务,到更多地服务企业、服务市场、服务社会,实现转型发展。”
从实践经验看,国家节能中心具备提供上述服务的基础和条件。多年来,中心评审了数万个节能项目、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协助研究节能法规、政策和标准,掌握节能的发展要求、发展趋势,了解实际状况,尤其是中心建立了强有力的节能专家库,数千名节能领域的专家在“十一五”、“十二五”到“十三五”的节能工作中得到了有力的锻炼,有能力支撑中心为企业开展市场满意的服务。
不安于一隅,走向更广阔的节能服务市场,国家节能中心的“牛刀小试”同样契合了企业对节能技术的需求。“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我们对专业技术是外行,我们想了解永恒能源的技术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为此,金银岛创始人、董事长王宇宏专门找到了这家有政府“背书”、掌握专家资源、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借力”。
对王宇宏而言,这项名为“高效微排放一体化粉体燃料工业锅炉系统技术”简直是“天方夜谭”。尽管永恒能源的“煤粉工业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入选了环保部2014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新型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入围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但王宇宏心中的疑问依旧未解,“这么好的技术怎么没推广开?”
“通过节能中心组织的这次评审,我们想知道这项技术是否成立。”准备投资该项技术的王宇宏希望借助国家节能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摸清技术的具体情况,进而对投资计划进行下一步的决断。“今天的评审会不是走形式,我们有明确的诉求,先从技术上论证,专家们根据专业经验对技术提出质询。评审会后,我们再做决定,以什么方式与永恒合作。”
尽管是受企业委托评审项目,专家组的专家们可一点不含糊,每个问题都直指“靶心”:“感觉企业没把技术讲透。除尘效果好,到底用了什么技术?讲得不解馋,没有说到点子上。”
“自有独特技术能不能再明确些,实质的核心技术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节能效果是怎么得出来的?”
“脱硫后,硫酸钙和废水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报告仅对20吨锅炉进行了测试,不同形式的锅炉数据也需要补充下。”“虽然给出了一些数据,但没有在线数据,运行达标的稳定性无法确认。”
“要讲技术的创新性,一定要有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仅有概念没法评价。”“用最好的煤作为测试依据,不能说明情况。”
……
最后,专家组给出未下定论的评审意见,要求企业在该技术的实际能效、环保排放指标、煤种适用性等方面,补充相关支撑材料,并建议委托方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技术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检测,进一步赴现场进行调研等。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会后,国家节能中心将组织专家到福建、宁夏、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由金银岛为采用该项技术设备的企业提供二类烟煤进行试烧,提取现场数据。
“政府委托的评审多是符合性评价,主要看是否满足国家的法规政策标准和相关要求,做到程序合理合规、结论客观公正。”对于迈向市场的第一步,评审处感到责任重大,“与政府部门交办的评审相比,企业投资评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针对每次的需求详细对接,而且无论评审当时的程序多么正确科学,评审结束后肩负的压力更大。”
评审会结束后,这家“国字头”的节能机构开始向着下一个“小目标”迈进,徐强表示,“下一阶段,中心将探索对企业开展节能咨询,面向市场开展节能技术、产品等的评审论证,推动社会更多地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制,协助发展绿色金融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与市场对接,服务企业,不断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