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大雨如约而至,青岛“干渴”缺水的现状却并未明显缓解,“珍惜每一滴水”仍然需要每个青岛市民的参与和支持。小细节传递大文明,记者近期在湛山街道采访,发现了不少充满正能量的节水用水故事。
7个水桶见证9年节水人生
今年73岁、家住太平角六路的杨桂芝跟老伴、儿子儿媳以及外孙一起居住。6月25日,走进杨桂芝家,她正捣弄家里大大小小的水桶。杨桂芝家的水桶,说来可有一番“大作用”:2个大白桶专接净水器废水,4个小水桶装的是洗菜淘米水,还有1个大盆则是洗澡水的专属容器。从2008年开始,杨桂芝家的水桶数目就一直维持在7个左右。凭借这些桶,用杨桂芝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家五口人走上了“系统化体系化”节水的道路。
“上世纪70年代青岛干旱,每户定量供水,那会儿咱就知道一水多用了,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杨桂芝说,“我家住6楼,2008年,孩子们怕我们老两口去楼下取水器提水累着,就在家水龙头安上了净水器。”而经净水器处理后的自来水,其净水、废水比大约为1:4。“那么多废水让它白白流入下水道多么浪费啊。”于是,杨桂芝又买来两个大白桶专门盛废水利用。
杨桂芝家约100多平方米,每天地都会拖两遍,家里也养着许多花草,隔几天就要浇一次,即便如此,他们一家人每月用水量也基本不超7吨。“冲次马桶耗水约3~6升,我们家净水器废水和洗澡水我都用来拖地、冲马桶,基本上够了,马桶冲水功能基本用不着。家人也都坚持节约用水,水龙头随时关,洗刷尽量用细水流,洗菜淘米水就用来浇花。”杨桂芝说,“现在青岛干旱得很,希望大家都能从我做起珍惜水资源,一起迎接挑战。”
1个餐盘“讲述”食堂用水点滴
在“湛爱之家”华严一路助老食堂里,每逢午饭,食堂里的餐盘碗筷就要经历一趟“神奇的洗澡之旅”。上午12点之后,老人们品尝完美食,都会陆续走到剩饭桶旁将餐盘里的食物残渣先刮得干干净净,再来到门口,把它放进清洗池的第一个水池中浸泡。“这是第一步,为了节约用水,清洗餐具我们都采取干刮、浸泡、集中清洗三步进行,老人如果没有倾倒干净,我们就再仔细刮一边,这样易于清洗,用水自然也少。另外,集中清洗的方式既可以避免多次用水浪费水,也有助提高清洗效率。”食堂周师傅告诉记者,他们还会严格界定三个清洗池的作用,“第一个池放洗洁精,餐盘在里面洗完后,就被依次放入剩下两个池,这两个池是专门冲洗的,绝不会放上清洗剂,这样就能避免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毕竟如果二、三池有了洗洁精,还要再用水冲”。
“清洗餐具的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及时关紧水龙头,不会出现‘长流水’现象。”食堂石师傅说,“街道办事处给配备的清洗设施很齐全、质量也高。每次清洗、消毒工作完成后,我们都会把水池、水龙头再仔细擦几遍,防止生锈,做好维护检查,避免跑漏水问题的发生。”
节约用水是项美德,湛山街道节水达人希望大家加入到节水行动中来,无论是居民生活还是食堂生产,在保障食品安全、清洗质量的同时,继续摸索改进水资源利用方法,科学用好每一滴水。